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

我感我悟

字体:16+-

【活动名称】

茶的礼赞。

【活动目的】

□让学生体会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

□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链条关系——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营养才生长而成的。

□让学生对于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给予关注,懂得欣赏,懂得感恩。

【活动时间】

10分钟。

【活动道具】

透明的玻璃茶杯、碧绿的茶叶、沸水。

【活动步骤】

第一步,由协调员现场为大家沏一杯清澈的绿茶,并带领学生欣赏一杯茶的美丽。

第二步,由协调员将“茶的礼赞”的诗篇分为茶杯、茶、水、大海和太阳四篇,分别给四组选派的代表,由四人分别朗读。

【活动要求】

第一,选用玻璃茶杯,透明澄亮,便于学生观察。

第二,协调员温杯、取茶、注水尽可能专业,便于学生感受茶中之“道”。

第三,四组学生都处于便于观察的位置。

【体验分享】

□请各组同学们讨论一杯茶还蕴含哪些元素,并用这些元素与茶杯、茶、水、大海、太阳等组合,画出它们之间的链条关系。

□如果你就是茶叶,你将分别对茶杯、太阳、大海和水说些什么?

三、维护生态平衡,关爱所有生命

维护生态平衡、关爱所有生命、阻止物种的灭绝已不单单是哪个人、哪个国家的事,而是整个人类的事。人类只有保证地球上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才能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他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一方面,它可以是相对稳定的,在此状态下,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它包括两方面的稳定:①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②非生物环境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和土壤等)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它又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这是指一般状态下,生态平衡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但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

使生态系统失调的外来干扰因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力以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人的不恰当行为。虽然大自然有物种进化、优胜劣汰的法则,但人的不恰当行为却破坏了自然的“密码”,使部分物种的灭绝提前。2006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出了“红色警报”,全球目前有1.6万多种动植物濒临灭绝。这些要灭绝的动植物为:全世界1/3的两栖动物、1/4的针叶树和哺乳动物、1/8的鸟类。较之于2004年被列入“红色名单”的濒危物种1.55万种相比,濒危物种数量还在上升,而且首次出现了北极熊、河马、鲨鱼和多种淡水鱼在内的先前较常见的动物。造成这些常见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捕捞、野蛮捕杀以及人类工业活动所导致的全球气温变暖等因素。

对于今天的人类而言,维护生态平衡一方面是指不轻易干预大自然,以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另一方面也是指通过人为有益的影响恢复原有平衡或帮助建立新的平衡,以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例如,在人类的帮助下,某些物种正在“逆流”而上,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资料表明:由于保护措施有力,印度秃鹰的数量已有所上升,科学家建立了人工喂养种群,并为放归野外做好了准备;另一个好消息则来自欧洲白尾海雕,由于保护力度加大,它已经从“近危”变成了“无危”;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的粉红鸽子也在当地政府积极启动保护计划后,由“极度濒危”变成了“濒危”;早在清代末期由于天灾人祸在我国基本消失的麋鹿,目前因在我国境内的总数已超过2000头,而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