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与行为

子项目二 老年人审美心理与行为

字体:16+-

项目情境

【情境一】“会玩的”许老伯用爱美之心树典范[1]

街坊的许老伯年逾七旬,却很爱玩,下棋是他的最爱。晚饭后,常常在楼下看见他和街坊邻居的一些中老年人在楼下下棋。下完棋,有时还要扭扭秧歌,唱唱京剧。时不时地在镜湖公园和一些票友组成一个“京剧之夜”,边唱京戏,边拉京胡。前几天,小刚到附近的游泳池玩水,不想,在游泳池里又碰到了许老伯。小刚便向前和他打招呼。许老伯问小刚:“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小刚点点头,问许老伯是怎么知道的?许老伯说:“我天天都来……”原来他买的是月票。听后小刚心里在想,这真是一个爱玩儿的老人。可是,许老伯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一样,就慢慢道来。其实,做一个会玩儿的老人,不只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提高自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过去人们总是认为人老了,就没有什么想法了。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关心少之又少,对于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活动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年轻人不是什么歌剧、话剧,就是什么KTV、保龄球,更不要提花样繁多的美容、服饰,等等。所以,老年人只能自得其乐,不断拓展自身的生活乐趣和审美心理。

回家后,小刚以许老伯为例,说服老爸老妈向许老伯学习,不要只是待在家里看书,并又总抱怨现在的各种活动总是忽略老人。在他的劝说下,一向以家为根据地的老爸,现在也开始走出家门了,早上去晨练,白天在老干部室玩。而一向以厨房为根据地的妈妈,也开始出门买新衣,在家做美容。有时,老两口还去德云社听相声,去夕阳红节目录制现场听听其他老人的心声。短短几个月,老爸老妈有了自己的爱好和品味,再也不人云亦云,烦恼厌世,看上去比过去年轻多了。

【情境二】张大妈的审美观

大清早,邻居张大妈愁眉苦脸地给邻居说:和家里人简直没法沟通了。老伴过生日,她给买了一条金利来领带,可是过了两年都没有见他戴过,于是她就问老伴,在她再三地追问下,老伴酸溜溜地扔下一句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弄得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转身又看见女儿穿着露肚脐的短衫衣要出门,就骂女儿不知羞耻,不懂什么是美。谁知女儿慢条斯理地说:“如果你问一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它会回答,美就是它的雌癞蛤蟆。”她气得火冒三丈地责问老伴,太溺爱女儿了,竟敢骂娘了!可老伴却辩解说,他和女儿说的都是名人名言。后来她才知道:她老伴说的是唐代张九龄的诗句,女儿说的是法国哲人伏尔泰的名言。看来,这一家三口无论从穿着打扮到修养品味,都出现了不同的审美观,所以,才产生了不小误解。

【情境三】赵阿姨的烦恼

赵阿姨是一位退休职工,年轻时就喜欢穿色彩艳丽、设计新潮的时装,到了晚年,这种爱好一点儿也不减当年。每当她穿上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时装,再做一个漂亮的头发时,她就觉得心旷神怡、特别高兴,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有步入老年,觉得生活无限美好。不过她的这些行为常常引来子女们的非议,都说周围大婶大妈们都不这样打扮,唯独她这样“老来俏”,会惹人非议的。赵大妈的老伴很保守,所以也常常讥笑她,“老莲花白叶子不收心”。可赵阿姨不接受他们的意见,总会因此与家人争吵,也常常因此产生烦恼。

【情境四】张先生拒跳广场舞:和老人家审美取向不同

某日,张先生在谈及当下从国内火到国外的广场舞时,表示自己能理解老人家的这种娱乐形式,但自己就绝对不会去参与,也不能接受,“广场舞有它的审美和艺术取向,没有共同语言就进不去,我绝对不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