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审美心理障碍
(一)老年人的审美心理障碍主要有哪些表现
老年人因为其年龄、身体和社会角色的转换,其审美心理也受很多方面影响,由此导致其审美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1.自老心理
自老心理是指老年人迫于各方面影响不得不认老、服老的心态。老年人因生理、心理功能的衰退,自感不能适应客观环境,恪守“老人就要有老人的样子”的信条,自动采取消极退避行为。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老年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以周边他人的行为方式支配自己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老年人或因为自身没什么审美主见;或虽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但怕别人有异议,宁可放弃自己的主张;或怕因标新立异遭到他人的孤立;或迫于群体压力暂时放弃自己的审美主见都会采取随大流的行为。
3.虚荣心理
“每个老年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都喜欢听恭维赞扬的话,这是人的本性”。[6]有些自尊心或自卑感过强的老年人就会表现为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辉煌经历和业绩,这就是虚荣心理。这种心理在审美方面就会表现为一种自以为是的姿态,不利于与他人审美的调适和融合。
4.习惯心理
习惯心理是指墨守成规的心态。有的老年人虽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懒得发挥,始终维持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因循守旧,压抑自己的审美追求。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不分青红皂白对大多数人认同的审美活动予以反对或排斥的不从众倾向。老年人的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与青年人不同,青年人喜欢标新立异,但有时分辨不清是时尚还是时弊,而老年人则往往因社会对某些审美活动的容忍而表示愤慨以至于审美评判失之公正。
6.隐匿心理
隐匿心理是指老年人在开展审美活动时顾虑重重,不敢流露审美追求,不敢大胆地表现美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的审美心理障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它会成为束缚老年人开展审美活动的绳索,成为压抑他们审美追求的桎梏,影响老年人晚年审美情趣和生活的质量。而要消除这些审美心理障碍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各项审美活动,去体验审美乐趣,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老年人应该学会从生活中提炼美,用审视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人生,那么就会欣赏到美,体会到美,尽享美的人生。
(二)影响老年人审美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影响人的审美。梁启超讨论过地理环境对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的影响,认为,不同天然景物影响一个朝代的审美风貌:定都黄河流域者,规模宏大,局势壮阔;定都长江流域者,规模绮丽,局势清隐。不同天然景物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燕赵多慷慨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他同时以书法、绘画、音乐为例说明“北以碑著,南以帖名”等。优雅美丽的自然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放松,起到审美休闲同时具备的效果。
2.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个人来说,其体现在审美趣味上;对社会来说,其体现在审美风貌上。
老年人的审美趣味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受家庭出身、地位、文化教养、职业、人生经历等影响,是文化的产物,体现出个性特征。趣味有雅与俗、高级与低级、健康与病态的分别。审美趣味不同于审美能力,但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有关。
3.心境状态
生活中充满各种情绪。欣喜若狂、满腔怒火、悲痛欲绝是情绪在短时间内的强烈爆发,这属于情绪状态分类中的**。**容易使主体丧失理智,无法很好控制事件的发展,但是**持续的时间短促,对事物的破坏影响只是短时间的。舒适愉快、焦虑不安、孤独恐惧属于“心境”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它并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因此“心境”情绪状态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对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的影响远远大于**的影响。审美活动是一种具体的、复杂的、动态的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审美感受是初始阶段,而“心境”主要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左右人们的审美感受来对审美活动起反衬或烘托作用的。当主体处在某种心境当中,他的情绪状态容易感染所要关注的对象。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心境的反衬或烘托,往往使审美对象感染上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不同时期主体情绪状态的不同就会使主体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老年人的心境对其审美活动的影响也不外乎此。
(二)老年人审美心理障碍如何化解?
1.通过示范引导
老年人不但应提倡讲穿,还应提倡穿好。根据老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穿着,更能表现类似晚霞般的美,这对健康长寿也是大有益处的。那么,老年人的穿着有什么具体要求呢?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具有实用、舒适、整洁、美观这样四个特点。实用、舒适、整洁是基本要求,美观是较高要求。老年人的衣着,色彩上要尽力跳出灰、黑、蓝的框框,既要求素雅、深沉,又应该富于时代感。尤其是年老的女性,更应该解放思想,大胆选穿色彩明快,款式新颖的服饰。
2.培养乐观情绪
老年人的美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因此,要动员老年人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克服和消除消极情绪,防止衰老感过早出现。子女和周边的相关人员要细心观察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正确分析老年人的情感状态,对不良情绪给予恰当的疏导,满足老年人审美需要。特别是老年人对美的积极向上的热爱和追求,更应该得到大力鼓励和支持,使他们获得充分的自信和力量,从而用美的视野去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老年人也应该经常笑一笑,赶走沉沉暮气,使自己神采飞扬。
3.营造一个崇尚“老来俏”的社会氛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比原来多了,除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设立离退休职能部门,社区和农村也逐渐设立了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大学,开设了有关书画、音乐、舞蹈、文学讲座等课程,但很少开办有关老年美容和修饰的课程。正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辅导,缺乏技巧,才使得老年朋友在穿衣打扮上出现许多搭配不协调现象。所以,提高老年人审美水平,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氛围。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沐浴在阳光雨露里,孩子们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年轻人如同争奇斗艳的鲜花,老年人如同绚丽多彩的晚霞,我们的社会将是一幅多么和谐美满的画卷。美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在人的一生中,审美心理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尤其是老年朋友,要想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美。仪表大方、精神饱满的老年朋友总能给人一种自信和充满活力的感觉。热爱生活的老年朋友要想欢度自己的晚年生活就要精心打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