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年人的性需求
(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性往往被渲染成**的行径,近乎道德沦丧,因而筑起种种藩篱,腐朽陈旧的性观念经社会伦理、宗教及封建家长制等多条途径的反复强化,成了一种巨大的约束力,**和性欲望受到限制和压抑,在老年人的性问题上更是得不到起码的重视。其实,食欲、性欲都属于动物本能,也是人类两大基本要求。这两种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两股强大的内驱力,有了这两种本能,人类和其他动物才能保存自己、延续种族。所以,这两种欲望不应抑制。就是在当代社会,连一般认为思想比较开放、激进的年轻人,同样对老年人的性问题带有偏见,他们根本不相信父母还会“干这种事”,甚至无情地把老父老母拆散,常年去给自己看孩子。现代性医学证实,无论是生理能力还是心理要求,进入老年后都没有丧失,而老年人的性活动事实上也并没有停止。所以,不管是老年人自己,还是整个社会,都应当抛弃那些仍然流行的错误观点,关心老年人性问题,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二)老人应有适度的**
传统观念认为,“理想的晚年”不外乎吃得饱、穿得暖、老有养、病有医,再加上举家和睦、子女孝顺等。但离退休老人尽管在以上诸方面都较满足,却依旧乐不起来。对于老年人的**,有“老年人已经精枯力竭不能再过**”的说法,觉得老年人不应该再有性欲并对性会感到厌倦,否则就是“老不正经”。事实上,国外不同国家的调查表明,对性有兴趣的老年男性约为90%,老年女性约为50%。即使86~90岁的老人仍有50%对性有兴趣。[3]如韩国电影《人生七十好年华》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老年人对**的沉默,引起了很多老年观众的热烈反响。在老人的精神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解决老有所养、所学、所乐、所为的同时,还应该加上“老有所伴”。适度的性要求得到满足,在生理上可促进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在心理上可使老年人情绪振作,不仅无害反而有益。
(三)空巢生活对老年人伤害最大
有些有多个子女的家庭,两口子被不同的孩子接去替他们看孙子,生活起居也照顾得很好,但老夫妻就是不能生活在一起。在老人生活中,常见到相依为命的一对老人,一个病逝了;另一个不久也去世了。尤其是丧妻的男性老人,这种情况更为多见。再者就是老人丧偶后心灵更加孤单,更需要爱情的甘露。专家建议,老人不应在空巢中生活,子女要把感情还给老人,不该将老年夫妻拆散,让老人空巢。常言说:“老伴,老伴,越老越要有伴。”这不是笑话,而是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伦理学对人类情感的真实总结。因此,应该让老年夫妻生活在一起,对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积极帮助他们再婚,寻找到生活的另一半。
任务二 能够根据老年人性心理与行为的表现,正确理解老年人性心理与行为
对老年人性心理与行为的正确认识就是为了帮助老年人摆脱性的烦恼。要完成情境任务,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并在问题引导下,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问题二:试分析王大爷为“性”铤而走险现象?你能找出什么心理上的原因?
情境中的老年人为什么因“性“会被送入公安局?老年人有哪些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