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文写作实训

任务一 消息

字体:16+-

情景案例

在这个星期,校园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也许你们正在准备校庆、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也许你们宿舍里、教室里出现了在某个小范围流传开来的趣事;也许在你们中间某个“小道消息”正在流传……请根据事实,为校报或校网站写一则消息。

知识要点

1.什么是消息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消息是一种最常见的新闻体裁,以其反应快速、报道及时、主题突出、简明扼要而拥有最多的读者。在各类媒体上,消息被大量使用。

2.消息的特点

(1)概括报道新闻事实

强调用尽量少的文字、简明扼要地为读者介绍新闻事实。

(2)具有更强的客观性

作者一般不介入事实发表评论,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色彩。要以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报道事实。

(3)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外在形态

3.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成为新闻

(1)真实性(必需)——必须尊重事实,不可以虚构。

(2)时新性(必需)——新闻事实的新近程度和新闻报道的及时程度。发生与报道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3)重要性——事件越是重要,其新闻价值越大。

(4)贴近性——新闻事实及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如浙江长征职业学院网站发布的一则新闻:

我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在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总决赛中喜获佳绩

我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的李遵源、陈强同学分别获得Java(高职类)、C语言(高职类)二等奖。同时他们还获得免笔试直接进入东软、亚信联创、神州数码、腾讯、华为等知名软件企业的面试机会。指导老师黄华、吴少俊获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5)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地位和业绩越显赫,新闻价值就越大。

(6)趣味性 ——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使受众感兴趣的程度。

4.新闻的要素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即如何(How),用英文字头简称“5W1H”,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

范文阅读1

“90”后新生刚入校便练摊 第一天挣回本钱

昨天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新生报到的首日,来自江西赣州的“90后”新生李铭,刚办完入学手续便忙着在校门口摆摊向新生们出售日用品。

据介绍,李铭是该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生,两天前就到了武汉,并提前住进寝室安顿好了自己。李铭说,来校前,他还特意通过网上发帖,提前向学姐学长们拜师取经,打探清楚了新生通常对日常品需求较大的“商机”。“一来锻炼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二来挣点外快。”

至昨晚7时,记者了解到,李铭一天的销售额已达到1000多元了,“我的本钱回来了,这次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这是我的大学生活的第一堂课。”(楚天金报 记者赵飞 通讯员曹雅雯)

范文简析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消息。标题提示主要内容,导语(即第一段)简述了“90后”大学新生做生意的事实,主体部分对事件进行了详细叙述。

范文阅读2

××大学急建女厕应对男女生失调 本部男女生比例46∶54

本部近日紧急建造女厕所,以应对男女生失调。

××大学校园网上的一条消息说,目前在该校本部的学生中,男女生比例为46∶54,即平均每100名学生中,男生46人,女生54人,女生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加上今年校本部新增学生,使得校本部女生公共厕所日益“紧张”,女生课间高峰如厕难问题凸显。

校资产与后勤事务处表示,近日开始对公共厕所改造,以增加女厕所。

校方还说,将还对公厕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保洁频次,为师生提供卫生的如厕环境。

在校本部学习生活的学生属于文理学院,大约2.6万名学生。不过,校方并未公布其他两个校区的男女生比例。

据了解,高校的阴盛阳衰,被认为是诸多原因造成,譬如说,和高校学科结构调整有关——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很多学校上了热门的短线文科专业,因为这类文科专业不需要添置大型实验设备,成本是最低的,这些学科一般是女生擅长的。

还有人认为这是国内教育体制造成的,“死”的东西多,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而且,由于女生发育较早,而考试又是分阶段的,且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男生在求学早期就易遭淘汰;此外,高考试题的难度越来越低,区分度越来越弱,细心就易考出高分,这些都使得女孩的优势更加明显。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值得女生庆贺的,它说明了女生从小面临的压力比男生大——女孩从小就知道,只有认真学习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数据

根据数据显示,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有女生10.33万人,约占总数的23.2%。1977年恢复高考之初,女生的比重仍在四分之一左右。

女生第一次突破三分之一是在1988年,本专科女大学生共有68.94万人,占到了33.4%。

2007级中国大学生,是女性在招生数上实现逆转的一届学生,比重由上一年的49%跃升至52.9%,首次超过一半。

范文简析

这篇消息标题提示主要内容及原因,导语(即第一段)简述事实,主体部分对事件进行了展示。背景部分提供相关数据,

结构分析

消息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尾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1.标题

主题:揭示新闻的主要的、中心的内容。

引题:在主题之前,往往用来交代形势,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引出整体。

副题:在主题之后,用于补充、解释主题,或者说明正题的依据、结果和消息的来源。

标题的形式:

(1)单行标题(也叫主题式标题):只有主题,简练、醒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有的直接概括消息中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有的揭示新闻主旨。

例:成都一女子用数万硬币买了一辆汽车

(2)双行标题——一行是主题,另一行是引题或副题。拟写双行标题注意上下句的配合。例:

40万人搬动一个小数点

——临湘县改造中小学危房速写(副)

“五四”新文学时代最后一位大师走了(引)

巴金平静辞世(主)

(3)多行标题——同时具有主题、引题和副题的标题。内容更加丰富,一般用于重要的消息中。例:

此风不可长

南京出现万元宴席

消费者为外商 国人不可攀比

2.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是新闻的精华和灵魂。从结构上来说,导语紧接电头(某社、某地、某日电和本报讯等字样),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消息中最重要、最精粹、最新鲜的事实展示在开端部分,引起读者的注意。

导语写法有以下几种:

(1)概述式——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用概括的叙述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在新闻的开头部分。

(2)设问式——把消息里所要说明的问题,所要介绍的经验,鲜明、尖锐地摆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设问式导语可增强消息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评论式(结论式)——在导语中对事件做出精辟的评论,明确新闻事实的意义;或者把事情的结论写在开头,揭示事物的意义和目的。此类导语在消息的开头部分就能更有力地实现新闻价值。

(4)描写式——对主要事实或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做简洁、生动而且有特点的描述。

(5)对比式——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事实或问题的特点。

(6)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主要任务尖锐而有新意的语言,或者引用文件、重要文章放在开头部分,突出新闻中心思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主体

主体是消息中紧接导语的部分,是新闻的主干部分。

主体,一是对导语里提到的主要事实加以详细化,提供必要的细节,使其更加清晰;二是补充一些导语里尚未提到而对读者了解主题又非常必要的材料,使消息内容完整。

主体的写作应注意:

(1)紧扣主题不能节外生枝;

(2)注意变换角度,不能重复导语。

4.结尾

结尾是消息的结束部分,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它并不是新闻的必需部分。一般是指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有的提出希望。

有的消息主体部分已将内容说完,就不必写结尾了。

注意事项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反映的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可虚构。

2.简洁,用尽量少的文字叙述事实。

3.事件性消息要注意构成事件的六要素齐全。

技能实训

1.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则消息:

12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对外公布《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转专业指导意见》,将尊重学生专业学习的选择权,给予每位符合条件在校的本科生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根据省教育厅所公布的《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转专业指导意见》,各校制定的转专业政策必须符合四大原则,即突出以学生为本,推进自主理性选择,实行适度调控,坚持公平公正。具体条件由各高校自行设定,省教育厅将进行监督检查,并列入对学校的考核。

除去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应予退学的,从外校转入的,部、省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招生时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校事先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外,符合本校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均可享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以往各校转专业政策普遍都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考核中普遍以学生成绩为主。省教育厅也指出,学校要把学生成长成才放在第一位,把工作重点放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尊重学生意愿,努力满足学生合理的专业选择要求。

据了解,早在十年前,不少浙江高校陆续开始实行学生转专业制度,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拥有一套成熟的制度。

像浙江财经学院,大二结束前有三次不同范围的转专业的机会,不设批次和文理科界限,且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自主理性选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2年来帮助2300多名学生完成转专业。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顾玮告诉记者,虽然全省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转专业的相关政策,但有的学校放得很开,有的管得很紧,有的则刚刚起步。各校的规定不尽相同,缺乏相关的政策依据。因此,省教育厅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尴尬局面,率先在省级层面制定一套指导意见,力求让更多高校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

2.完成情景案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