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更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2.事故原因
(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3.预防措施
(1)在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置,使空气对流。
(2)在船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案例二 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1.事故经过
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2.事故原因
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引起气瓶爆炸。
3.预防措施
(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和防震圈。
(2)装卸氧气瓶时严禁滚动。
案例三 电弧烧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4日上午,安徽省某化肥厂磷化工段的氨水泵房1号碳化泵电机烧坏。工段维修工按照工段长安排,通知值班电工到工段切断电源,拆除电线,并把电动机抬下基础运到电动机维修班抢修。16时30分,电动机修好运回泵房。维修组长林某找来铁锤、扳手、垫铁,准备磨平基础,安放电动机。当他正要在基础前蹲下作业时,一道弧光将他击倒,同伴见状,急忙将他拖出现场,送往医院治疗。这次事故使林某左手臂、左大腿部皮肤被电弧烧伤深及Ⅱ度。
2.事故原因
(1)电工断电拆线不彻底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电工断电后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熔丝拔出,将线头包扎,并挂牌示警。
(2)碳化工段当班操作工在开停碳化泵时,误将开关按钮按开,使线端带电,是本次事故的诱发因素。
(3)电器车间管理混乱,对电气作业人员落实规程缺乏检查,使电工作业不规范,险些酿成大祸,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个别电工业务素质不高。
3.防范措施
(1)将事故处理意见通报全厂,掀起学规程、懂规程、严格执行规程的技术大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防范类似事故创造条件。
(2)安全部门加强检查,对电气作业中断电不彻底、不挂牌的违章行为,一经发现,予以重罚。
(3)加强安全教育,注意维修工的“充电”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四 焊补柴油柜爆炸
1.事故经过
某拖拉机厂一辆汽车装载的柴油柜,出油管在接近油阀的部位损坏,需要焊补。操作人员将柜内柴油放完之后,未加清洗,只打开入孔盖就进行焊补,立刻爆炸,现场炸死3人。
2.事故原因
(1)油柜中的柴油放完之后,柜壁内表面仍有油膜存留,并向柜内挥发油气,与进入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被焊接高温引爆。
(2)焊工盲目焊补,酿成事故。
3.预防措施
(1)柴油柜焊接前必须进行置换处理,并达到清洗合格标准后,才能焊补。
(2)焊补时应将油柜所有盖、阀门打开,并通压缩空气。
案例五 焊工引弧引起艉舱爆炸
1.事故经过
某船厂两名油工在一个密闭的艉舱内喷涂最后一遍油漆,到中午喷漆工作完毕。在出艉舱时,随手将入孔盖半开半关而离去。舱盖周围也无任何提示危险的标志(如舱内已喷漆,火不能靠近等)。下午3时左右,一名舾装某工上船安装小机座,工作位置接近该艉舱,在气割点火时,某工发现没带电子打火枪,就请焊工帮忙点一下火。焊工顺手拿起焊钳在艉舱盖上引弧,接着一声巨响,艉舱爆炸。当场8人死亡,6人受伤。
2.事故原因
(1)油漆中苯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了爆炸极限。加之天气炎热,更加剧了苯的可燃气体浓度,因此遇火立即爆炸。
(2)艉舱喷漆后,未设警示标志和监护人。
(3)喷漆后艉舱内未采取通风措施。
3.预防措施
(1)该艉舱周围应设警示牌和监护人。
(2)艉舱内应通压缩空气,减少可燃气体浓度。
(3)焊工引弧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即易燃易爆物)。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____的物体和物质,称为致害物。
A.导致事故发生B.直接引起伤害
C.直接引起伤害和中毒D.间接引起伤害
2.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____经济损失。
A.人员伤亡B.间接C.一切D.毁坏财产
3.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均属于事故发生原因中的____。
A.领导失职B.管理缺陷
C.人的不安全行为D.物的不安全状态
4.某车间为迎接检查用经汽油浸泡的拖把拖地,中间休息时,因一工人在现场吸烟引发火灾。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____。
A.领导失职B.管理缺陷
C.人的不安全行为D.物的不安全状态
5.在计算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时,为补充一名新技术工人的培训费用,每人按照____元计算。
A.2000 B.3000 C.6000 D.10000
6.放炮后的碎石从高处落下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属于____事故类别。
A.高处坠落B.放炮C.物体打击D.火药爆炸
7.某车间将残留有硝酸的瓦罐随意在车间通道旁堆放,致使工人因无意中将瓦罐踢碎而被硝酸烧伤,属于____事故类别。
A.灼烫B.物体打击C.化学伤害D.其他伤害
8.电力维修工人露天作业,由于触电失足从高处坠落,属于____事故类别。
A.物体打击B.触电C.高处坠落D.其他伤害
9.运输散装电石的汽车遇大雨,因篷布不严,电石与雨水发生化学反应发热,引起爆炸。这属于____事故类别。
A.容器爆炸B.化学爆炸C.火灾D.其他爆炸
10.伤害平均严重率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____。
A.歇工天数B.损失工作日C.经济损失D.直接经济损失
11.以下事故分类错误的是____。
A.轻伤事故: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B.重伤事故:发生了重伤但是没有死亡的事故
C.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D.重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12.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工伤事故的,应追究事故单位领导者的责任____。
A.违章操作
B.违章指挥
C.玩忽职守,违反安全责任制和劳动纪律
D.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不健全
13.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一般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____。
A.120日B.150日C.180日
14.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是____。
A.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政策和决策B.社会因素
C.个人因素D.环境因素
15.预防事故三大对策是指____。
A.控制三违B.安全技术、安全检测、安全设施
C.工程对策、教育对策和管理对策
16.事件树分析法与事故树分析法采用____逻辑分析方法。
A.相似的B.相同的C.相反的D.相关的
17.使用安全带时,下列操作中____项不正确。
A.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B.缓冲器、速差式装置和自锁钩可以串联使用
C.绳子过长,可以打结使用
D.使用时挂钩应挂在安全绳上使用
18.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违章作业____。
A.高处作业穿硬底鞋
B.任意拆除设备上的照明设施
C.特种作业持证者独立进行操作
D.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要害区域内逗留
19.海因里希的1∶29∶300法则,说明了事故发生的一个性质,这个性质称为____。
A.必然损失性B.偶然损失性C.无法估计性D.因果性
20.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初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从____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A.思想上B.技术上C.管理上D.根本上
二、判断题
1.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和物质称为致害物。
( )
2.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为事故的间接原因。
( )
3.轻伤事故是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 )
4.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 )
5.千人重伤率是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6.伤害频率是指某时期内,每十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 )
7.百万t死亡率是指某时期内,平均生产每百万t产品,因工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 )
8.在事故类别中,“机械伤害”是由运动中的机械设备引起的伤害事故。
( )
9.在事故类别中,“灼烫”是因接触酸、碱、蒸汽(蒸气)、热水或因火焰、高温、放射线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
( )
10.在事故类别中,“坍塌”是由于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伤害事故。
( )
11.在事故类别中“放炮”是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 )
12.劳动防护用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直接涉及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故要求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13.在事故类别中,“其他爆炸”是指凡不属于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的爆炸事故均列入其他爆炸,但不包括间接形成的可燃性气体或者可燃性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
( )
14.国务院第34号令中,“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的事故。
( )
15.重伤事故、死亡事故或重大死亡事故发生后,负伤人员或事故目击者应在2h内向班、组长及车间领导报告。()
16.在只有轻伤事故发生的情况下,负伤者或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车间主任(工段长),由车间主任(工段长)在事故当日内上报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安全技术管理部门。()
17.在分析事故责任时,如果查清本企业的员工没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上岗操作,应该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18.工作间断时,工作班人员应从工作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动,工作票仍由工作负责人执行。()
19.千人死亡率计算公式为: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数)。()
20.电流通过人体心脏的电流能量大,对人体的危险性越大。
( )
三、填空题
1.不安全行为是指能造成事故的____。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1986),死亡、重伤事故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六项程序。
3.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____,通过对____原因和____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____责任者和____责任者。
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____的费用,____费用和____价值三项。
5.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____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____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____的事故。
6.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____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处理期间____。
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____,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____或者____的,给予降职、撤职处分,对____的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____。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____,____或者____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8.在对事故分析中,起因物是重要的。起因物一定是与____同时存在的,____是存在于起因物上的,应与起因物同时判定。
9.事故间接原因即管理原因,根据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的要求,举出4种间接原因: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10.伤害严重率为在某段时期内,每____工时中,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11.资源损失价值属于____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2.公共汽车在行驶时翻车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事故类别属于____。
13.放射线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事故,事故类别属于____。
14.电力维修工人露天作业,由于触电失足从高处坠落,事故类别属于____。
15.运输散装电石的汽车遇大雨,因篷布不严,电石与雨水发生化学反应发热,引起爆炸,事故类别属于____。
16.在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评价时,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应具有____性、____性和经济合理性。
17.在预先危险性分析中,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
一级为____,它将不会造成事故。
二级为____,它将使事物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
三级为____,它必然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级为____,它会造成灾难性的事故。
18.“四期”保护是女职工劳动保护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四期”是指妇女的经期、孕期、产期和____期。
19.在我国,衡量职工伤亡事故伤害程度的指标是被伤害者丧失劳动能力(即失能)的工作时间,该指标被称为____。
20.事故统计中的伤害频率是指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____。伤害频率也称为百万工时伤害率。
四、简答题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1986)的规定,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别包括哪几项内容?
2.某修船厂工人在船上高处刷油漆,不慎碰到因外皮损坏**的临时电线而导致触电,坠落溺水死亡。请回答:
(1)起因物是什么?(2)致害物是什么?(3)事故属于哪种类型?并简要说明依据。
3.简述伤亡事故分析的步骤。
4.按照《安全生产法》,在事故应急救援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有哪些规定要求?
五、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2001年9月17日晚上约22:30,某公司挤塑车间6#工位操作工刘某在操作设备生产时,未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擅自对安全门及行程开关进行捆绑(短接),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失去了安全连锁功能。当刘某发现吸塑辅助压模架压刀移位,设备已经处于自动生产状态,但是刘某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用左手伸进危险区域对压刀位置进行调整修正,被迅速下行的辅助压模架压着左手小臂,造成左手桡骨中段骨折。
【问题】根据上述事故案例案情,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重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重大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措施的建议;
4.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提出事故责任处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