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梦——职业院校学生读本

(四)郭明义:“爱心”的翅膀

字体:16+-

人物风采

郭明义,男,1958年出生,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鞍山军分区预备役通信团预任军官。1977年参军,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历任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英文翻译等。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人物故事

1994年,当郭明义看到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的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后,心情非常沉重。第二天,他就向一名岫岩山区的失学儿童捐助了200元钱。十几天后,他又给这个孩子邮寄了200元。而当时,他和妻子每月的收入还不到600元,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

但从那时起,他就将参与希望工程活动,当作一项事业和义务执著地坚持至今。16年来,已捐款10万多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郭明义不仅在物质上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些孩子,更为这些孩子在精神上撑起了一片蓝天。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郭明义几乎倾其所有。直到现在,一家三口仍住在市郊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房子和20多年前没什么改变:还是水泥地、白灰墙、木制门窗。20多岁的女儿,至今还住在不到4平方米的门厅里。

在郭明义的心中,帮助孩子就是帮助社会和国家。郭明义说,他家不困难,他和妻子、女儿喜欢过这样简单的生活,他们很满足。

早在2002年,手机就在大众中普及了。但直到2007年,齐矿奖励郭明义一部手机并明确要求这是工作需要不能捐献后,他才有了手机。2008年,鞍山团市委听说他已捐出了3台电视,自己家却连电视都不舍得买时,就为他买了一台送去,并告诉他这是固定资产不能捐献,这时他家里才有了一件像样的家电。

2008年春节,矿业公司领导到他家走访,特意为他办了超市购物卡。可不久,他就找身边同志兑换成钱捐了;2009年春节,齐矿奖励他一台数码相机,他又兑换成钱捐了;2010年,郭明义被评为鞍钢劳动模范,获得一万元嘉奖,可他又全部捐献了。

近20年来,他不仅把生活费捐了,而且把各种补贴一分未留全都捐了;他不仅把各级组织给他的奖金、慰问金捐了,而且把所有的奖品和慰问品也都捐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他不仅自己全力付出,而且在鞍山团市委希望办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08年3月4日,发起成立了以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为目的的“郭明义爱心联队”。

1990年,齐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第一个报了名。在血站里,他同很多初次献血的同志一样,非常紧张。第一针没抽出血来,第二针才完成了献血。从此,他坚持每年献血,逐渐由每年献一次血,增加到每年义务献血最高限额的两次。为了他人的健康和生命,郭明义一直坚持按期捐献。为了不影响工作,每次捐献一结束,他马上就赶回去上班。

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6200毫升血液。20年来,郭明义累计无偿献血已达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输血800毫升计算,可至少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郭明义不仅自己献血,还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行列。推土机司机马文昌已无偿献血6次,并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的志愿者,他说:“我们的爱心,都是被郭明义激发出来的。”

感悟

从事着最普通的岗位,却有着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他自己过着简单的生活,却把财物捐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并献出了相当于自身血量10倍的血液。郭明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赞歌。不管从事多么平凡的职业,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一腔无私帮助他人的热血,在惠及他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心灵的富足,成就自己伟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