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梦——职业院校学生读本

(三)黄冬凤:有上进心就有前途

字体:16+-

·我认为不管做什么都要从基础开始,只要努力、有上进心,给农民拔草也是有前途的工作

·苦练技能,就是想为像父母那样辛勤耕作的农民把好“种子关”

用两把直尺,在一张A5打印纸上,用四分法完成一斤种子的取样;在七八分钟内,数出1000粒种子称重,误差不会超过千分之一……这些需要静心苦练的技能,已被18岁的黄冬凤熟练掌握。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黄冬凤脱颖而出,获得种子质量检测比赛第一名。出身农家的黄冬凤深知种子对农民的重要性,她说,苦练技能,就是想为像父母那样辛勤耕作的农民把好“种子关”。

黄冬凤来自重庆綦江县打通镇,父母都是当地农民。初中毕业后,姐姐根据自己大学求职的经历,建议她选择职业学校,学习一门容易的技能。服装设计、酒店管理……黄冬凤没有选择这些适合女孩、毕业后更有机会在城市就业的专业。这个身高不到1.6米、身材瘦削的女孩,最终选择了重庆农业学校的农学专业。

“我认为不管做什么都要从基础开始,只要努力、有上进心,给农民拔草也是有前途的工作。”黄冬凤的回答,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在进行种子质量检测实验时,黄冬凤非常认真,因为父母最怕买到掺假、质劣的种子,检测种子是保护父母、保护农民的一种方法。此后,黄冬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种子检测理论知识,反复练习种子生活力、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等实验环节。

“枯燥。”黄冬凤告诉记者,同学们下课后上网、逛街,她却在植物品质检测室反复做实验。

“这是基础,必须要练。”黄冬凤继续说。她练习的内容包括用食指长的镊子反复数种子;将种子中的杂质和不饱满的颗粒分别剔除;对种子进行浸泡、切分和染色等。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活动中,黄冬凤毛遂自荐,她自信地告诉老师:“我要去拿第一!”

“黄冬凤就像冬天的凤凰,飞起来了。”重庆农业学校校长助理屠祖霞说。赛场上,黄冬凤的手一抚过种子,就有了熟悉的感觉,她像平时在实验室那样沉着、轻松地完成各个环节后夺得第一。屠祖霞说:“10多岁的年轻人愿意学农学专业的很少了,黄冬凤获奖,不仅是一种荣誉,也使农学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19日报道《职校技能大师选手黄冬凤:为农民把好“种子关”》,作者:胡怀瑾 茆琛)

对话

黄冬凤在职业技能大赛获的奖项种子质量检测,哪怕是比赛,同样是一项枯燥的比赛,更不用说平素枯燥的练习。但她就是在这种枯燥中坚持她的理想,为农民把好种子关。在她看来,哪怕是最平凡的、最基础的工作,只要付出努力,一样有精彩的未来。或许,所有在各个行业做出成就的人,都有着她这样对自己、对行业、对未来的自信,并将用这种自信指引自己的方向。我们内心有没有这样的坚定的信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