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剧的特点
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由演员在舞台上,以模拟性动作,以情感而非理智的力量,当着观众,展示人生中的矛盾和矛盾演绎的过程,表现有一定长度和内在完整性的生活状态,从而透视出身处其境的人物主观心态和人性内涵。戏剧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剧本、演员、舞台和观众。而在特殊情况下,剧本可以没有,演员照样可以即兴表演;舞台也不一定正式,演员进行艺术活动的地方就成了舞台。因此,有人演,有人观,是戏剧存在的两大基本条件。
绝大多数的戏剧都要经历两个创作过程:剧本创作和舞台创作,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一度创作可以只是编剧的事情;二度创作就涉及导演、演员、舞美、音乐、灯光、音响等一系列事情。其中,导演、演员和舞美是最重要的,只有导演按照自己的构思协调演员在精心设计的舞台上把剧本展现出来,一出完整的戏剧才算完成。我们这里所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舞台说明是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处的说明、叙述或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戏剧通常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当然也是一个符合戏剧艺术的基本风貌的认识。一部剧作的演出,是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剧作家提供演出脚本即戏剧文学文本;美术家、化妆师、灯光师通力合作完成舞台布景的设计、人物的造型等;音乐家(乐师)完成戏剧音乐、唱腔的创作;而演员则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展示整个剧情。在这里,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类型相互融汇,既取消了各自的独立性,又通过它们自身具有的不可为其他艺术所替代的独特作用的发挥,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二)表演性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在“外在的综合”和“内在的综合”两个层面上发生的。无论从“外在的综合”来看,还是从“内在的综合”来看,戏剧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是演员和观众,以及一个可供演员表演的空间即舞台。戏剧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它的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三)限制性
戏剧作为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使它必然地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即剧情。同时,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即舞台上完成对于剧情的展示。从具体文本的实际形态来看,一篇小说和一首诗歌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也包含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段落,但是,从理论上说,小说和诗歌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可能,它们的篇幅甚至可以无限度地延长。但一出戏却不能没有时间限度地无休止地演下去,它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耐性和演员的承受力,因此它必须被限定在一个人为的、被硬性规定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之内。同时,虽然戏剧展示的剧情与小说叙述的“故事”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们都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的一定社会生活事件的艺术化的表现,但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小说的艺术空间的开放性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开放性是大体一致的。而戏剧则永远必须面对生活空间的无限开放性和演出空间的有限封闭性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戏剧只能展示宜于被直观展示的内容。
(四)假定性
在戏剧艺术中,假定性首先指舞台空间处理与时间的假定性,如中国戏曲艺术就是借助演员的虚拟动作和说明性台词,暗示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在话剧艺术中,无论是各种构成性的背景,还是框架式舞台的写实性布景,都是假定性的。从人物语言来说,剧中的旁白、独白也是假定性的。当代戏剧大量运用的内心独白、幻象和梦境以及各种意识活动的具象化,则具有更大程度的假定性。
由于戏剧文学的假定性,在戏剧舞台的表演中,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必须做到高度集中。据此,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特别强调了戏剧结构单一化、“立主脑”“减头绪”“戏剧为一人一事而设”的主张。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理论提出“三一律”,即单一的故事情节,且在同一地点发生,并于一天之内完成,其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
(五)冲突性
所谓戏剧冲突,就是戏剧的矛盾冲突,它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矛盾斗争在剧本中的反映。所以在一个好的剧本中,剧作家可以把人物、事件、矛盾、纠葛高度地集中起来并使之迅速地激化,构成比其他文学样式更加尖锐、强烈的矛盾冲突。概括地讲,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物之间的冲突
人物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和意志冲突。所谓性格,是指人物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稳定的突出的心理特征和面貌。人物性格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所追求的理想、所采取的手段的不同,这些不同点的撞击,构成了人物间的性格冲突。所谓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力求使目的得以实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志冲突就是人物间对立的目的与动机的冲突,在戏剧文学中,性格冲突和意志冲突是紧密结合的,人物间的意志冲突通常是以性格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2.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
抒情性较浓的剧作,戏剧冲突的紧张性往往隐藏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之中,更多表现的是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感情的力量打动读者。戏剧中的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人物的内心冲突总是要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展示在观众或读者面前,体现出主人公的性格,并往往在与其他人物的性格冲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往往也与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着密切的联系。
3.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是由于剧中人物的意志、性格、愿望、理想不被他们生活的环境所容而造成的。
总之,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从戏剧诞生之时起,剧作家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抓住冲突来认识和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对提高戏剧文学的欣赏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六)情节性
戏剧情节是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之一,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转移而不断发展。
中国戏剧十分重视情节的提炼和安排,一部好的剧作,应该是“既出寻常视听之外,又在人情物理之中”,情节应新颖而不怪诞,奇特而不邪僻,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怎样的戏剧情节才称得上出新出奇,引人入胜呢?
1.反映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性格和事件,从而显示出新奇色彩。
2.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带有明显浪漫主义因素而又不悖情理的戏剧情节能够产生常看常新的艺术效果。
3.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带有“巧合”性的情节是吸引观众读者的有效方式。
为了使戏剧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古今中外戏剧家创造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技巧,通常使用的有悬念、伏笔和渲染三种。
(七)动作性
戏剧是一种动作的艺术,在剧本中,它不仅体现在舞台提示中,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物的语言上。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会:
1.通过人物语言,可以看到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意向和行为动机。
2.台词应能展现出剧本中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
3.富于潜台词也是戏剧语言的一大特点。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动作性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人物语言应能够充分反映此情此景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和矛盾斗争。优秀的戏剧文学语言,不仅给演员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且使观众闻其言如见其状,为观众提供了理解和欣赏戏剧内容的空间。
(八)深刻性
戏剧大多以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冲突为表现内容,一个真正的戏剧家所负担的重大使命就是将他观察与阅历人生的结果,用舞台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观众受到感动,进行深思。优秀的戏剧文学能够通过生活的某个部分、某个侧面,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开掘得越深,反映得越深刻,作品的生命力就越强。比如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就是以娜拉的命运折射出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及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
一部戏剧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是否积极深刻,还取决于作家对社会生活有无独特的发现。优秀的剧作家总是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具有独特性的题材,写出“人所未见之事”,说出“人所未曾言”的道理;或者从司空见惯的平凡事物中开掘出新意。
戏剧文学积极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来展现的。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不是以教条方式表现出来的抽象概念,而是构成充溢在作品里面的作品灵魂,像光充溢在水晶体里一般。从这个意义上说,塑造个性鲜明的戏剧人物也正是戏剧文学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