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国学读本

卧薪尝胆[1]

字体:16+-

遂使之行成于吴[10],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11],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12],私于下执事曰[13]: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14];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15]。请勾践女女于王[16],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17]!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18],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19],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20]。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21]?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22]:“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23],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24],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25],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26];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27],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28]!”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29]。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47],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48]!”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49],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50],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51]。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52]。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53]。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54],又败之没[55],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56],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57]。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寰宇[58],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59]?”越君其次也[60],遂灭吴。

注释

[1]本文选自《国语》,原题《勾践灭吴》。《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自周穆王至周贞定王(前990—前453)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全书以记言为主,说理严密,刻划人物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国语》的作者,旧说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其根据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过:“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后人据此认为《国语》和《左传》同出左丘明之手。然而《国语》所记内容又多与《左传》重复、抵触,因此“两书同出一人之手”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把各国的史料汇编而成。

[2]勾践:越王允常之子。允常初曾与吴王阖闾互相攻伐,允常死,吴乃乘越之丧伐越,竟为勾践所败,阖闾伤趾而死。栖:本指居住,此指退守。会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3]昆弟:即兄弟。国子姓:国君的同姓。

[4]知:主持、过问、参与。

[5]种:即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入越后,与范蠡同助勾践灭吴。功成,种为勾践所忌,赐剑自杀。

[7]四方之忧:指外患。爪牙之士:指武士,勇猛的将士。

[8]无乃:恐怕。后:迟。

[9]子大夫:对大夫的尊称。

[10]行成:求和并达成协议。

[11]乏:此指缺乏人才。

[12]彻:通,达。大王:指吴王,特别尊重的称呼。

[13]下执事:下级办事官员。

[14]师徒:指军队。辱君:指君王屈尊讨伐越国。辱,表示谦卑的说法。

[15]赂君之辱:慰劳您的辱临。

[16]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一个“女”作名词,指勾践的女儿;第二个“女”作动词,指作婢妾。下两句同。

[17]从:带来。

[18]左右:作动词,处置、调遣的意思。

[19]孥(nú):子女。

[20]偶:一个抵两个,加倍之意。

[21]伤君王之所爱:谓吴王推恩于越,越民与越器皆为吴王所钟爱。如越人拼死决战,则越民与越器都不免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吴王加爱于越的仁慈恻隐之心了么?

[22]子胥(xū):即伍子胥,名员,吴大臣。

[23]三江:指钱塘江、吴江、浦阳江(位于浙江省中部)。

[24]上党之国:指中原各国。

[25]太宰嚭(pǐ):太宰,官名。嚭,即伯嚭,吴国正卿,夫差的亲信。

[26]服之:使之降服,屈服。

[27]执仇:结仇。中原:此指原野。

[28]更:改正。

[29]宦士:仆隶。前马:仪仗队中乘马开道的人,即前导。

[30]句(gōu)无:地名,在今浙江省诸暨市南。

[31]御儿:地名,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

[32]鄞(yín):地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

[33]姑蔑:地名,在今浙江省衢州市东北。

[34]广运百里:方圆百里。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35]二三子:你们,指百姓。蕃:繁殖人口。

[36]取:同“娶”。

[37]免:同“娩”,指生育。

[38]丈夫:泛指男性,此处指男孩。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

[39]母:乳母。

[40]饩(xì):口粮。

[41]当室者:长子。下文“支子”指庶子。

[42]政:赋税,赋役。

[43]疹(zhěn):疹子,此处泛指疾病。一说同“疢(chèn)”,指热病。纳:收容。

[44]絜(jié):同“洁”。摩厉:同“磨砺”,这里有激励的意思。

[45]庙礼之:在宗庙里接见,以示尊重。

[47]节:有节度。

[48]姑:暂且。庸:通“用”。

[49]封:疆界。

[50]衣:动词,穿。水犀之甲:用水犀皮做的铠甲。亿有三千:言吴兵有十万三千人。亿,这里指十万。

[51]旅:俱。指军队有纪律地同进退。

[52]常赏:合于常规的赏赐,下文“常刑”指合于常规的刑罚。

[53]劝:勉励。

[54]囿(yòu):即笠泽,吴地名,今太湖一带。

[55]没:吴地名。

[56]达:遗送。甬、句东:甬江和勾章以东。指今浙江省舟山县。句,同“勾”。

[57]壹饭:小小的恩惠。指曾赦免越国。

[58]不忘周室:吴是周的同姓,故曰。寰宇:指屋檐下,也泛指房屋住处。

[59]视:视息,犹言生存。

[60]次:驻扎。

思考与探讨

谈谈勾践为什么能够实现灭吴的理想,对你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