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世谓乐天有鬻骆马放杨柳枝词[2],嘉其主老病[3],不忍去也。然梦得有诗云[4]:“春尽絮飞留不住,随风好去落谁家[5]。”乐天亦云:“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6]则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读乐天集,戏作此诗。朝云姓王氏,钱唐人。尝有子曰干儿,未期而夭云[7]。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8]。
阿奴络秀不同老[9],天女维摩总解禅[10]。
经卷药炉新活计[11],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12],不作巫阳云雨仙[13]。
注释
[1]朝云:王朝云(1062—1096),字子霞,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本为西湖歌舞伎,十二岁被时为杭州知州的苏轼收为常侍。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出贬黄州,改纳朝云为侍妾,并于此间诞下一子,取名苏遁,小名干儿,未满周岁夭折。1094年苏轼远贬惠州,只有朝云及三子苏过随行陪伴。苏轼谪居惠州第三年,朝云病故,葬于惠州西湖畔孤山栖禅寺旁。因朝云临终前执诵《金刚经》“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栖禅寺僧在其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苏轼亲题楹联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2]乐天: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鬻(yù):或作“粥”,意为卖。鬻骆马放杨柳枝词:白居易年老患风痹,将放歌妓樊素,卖所乘骆马。马眷恋反顾长嘶。素闻而泣下,婉娈有辞。白氏闻素言恻然,乃作《不能忘情吟》有云:“鬻骆马兮放《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羁。”后遂用为典实。《杨柳枝》为樊素善唱之曲,以之代指樊素。
[3]嘉:赞美。
[4]梦得:唐朝诗人刘禹锡,字梦得。
[5]“春尽”二句:或作“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见唐代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6]“病与”二句:见白居易《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
[7]期:这里指一周年,一周岁。
[8]通德:晋人刘伶玄的小妾樊通德,“有才色”,二人相伴终老。这里苏轼以刘自比,以樊通德形容王朝云。
[10]佛教《维摩经》载,天女居维摩室,与舍利佛发明禅理。维摩曰:“此女已能游戏,菩萨之神通也。”此处苏轼赞朝云如天女般精通佛学大义,学佛有成。
[11]朝云为杭州人,到惠州后水土不服,常病,礼佛和煎药是对其当时生活现状的描绘。
[12]三山:道教传说中的三座海外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13]巫阳云雨仙:典出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秦观曾作《南歌子》赠朝云曰:“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这里苏轼反用其意,说一旦仙丹炼就,他二人将同登神仙境界,不再像巫山神女一样为尘缘所羁绊。
课外阅读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笑。(宋·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
子瞻在惠州,朝云侍坐。维时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初降,落木萧萧,凄然有宋玉之悲。因命朝云捧觞,唱“花褪残红”词以遣悲。朝云珠喉将啭,粉泪满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大笑,曰:“我正悲秋,汝又伤春矣!”遂罢。未几,朝云殁,子瞻为之终身不复闻此词。(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
思考与探讨
结合本课所学,自查相关资料,说说苏轼对王朝云一往情深的基础是什么?对你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