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是电视节目系统中的一种类型,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作品,是所有以报道、评论新闻事实为内容的各种电视作品的总称。它通过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并且还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和评说。
从整体上说,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电视新闻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迅速
新闻时效性,是新闻所追求的传播效果。一旦事件发生,以最快速度把它传播出去。电视是以电波为载体的,这种传播速度,是印刷媒介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国内当天的新闻事件,除晚报外报纸一般都要第二天才能见报。而电视则当天即可在屏幕上播出。电视新闻还有现场报道与现场直播这两种体裁,可以做到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同步进行。目前,我国中央及省市电视台除了在早、中、晚高密度集中播出新闻以外,大多还设立了整点新闻栏目,基本上做到了新闻的更替周期平均一小时一次。对于重大的突发性新闻,电视台都可以打断正常节目播出,随时插播。这些方式确保了电视新闻节目在时效性上的优势。
2.直观纪实
直观性,是电视新闻的一大优势。这一点,只要与其他的媒介进行比较,就可以真切地体现出来。报刊记者依靠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要把现实中立体的场景记录下来,记者即使是手里拿着生花妙笔,其效果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细节与信息会在文字的转换中损耗。晋人陆机在其《文赋》中感喟:“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他触及到的是写作人的一个共同的困境,即用文字来描绘、展示外物总是难以完满。构思中的内容已经与描绘的对象存有距离,文字表达出来的效果与构思中的情状则更是相去甚远。信息的传输不觉间竟发生了两次损耗。造成这种结果显然不是写作者自身才力不逮,而是他们所借助的媒介——文字的原因。广播记者依靠声音来进行信息的传达,对于一个事件的描述,它实际上借助的是语言文字,只是这种文字是通过主播或者记者向听众转述出来了,听众无须接触文字而已。当然,广播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同期声的方式呈现新闻现场的声音,这是报纸记者无法做到的。但是,广播缺少画面,不能直接给受众现场情景。而电视则把画面具体的、可视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逼真、生活的画面可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形象生动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电视可以将现场中的形象、场景展示在观众面前。其逼真的效果,可以说达到了毫厘不爽、穷形尽相的程度。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电视在展示现场物象与场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做到不损耗其中的任何信息,而且在观众的感觉中,电视所传达出的景象比实际存在的状态更生动,也更具震撼力。这是因为电视的拍摄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只是根据现实的情状亦步亦趋。摄像机是由人掌握的,拍摄者可以通过构图的设计、角度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以及镜头的运动等手段,来聚焦或者突显其中的侧面与细节,这样往往可以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