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效性强
当今,人们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的关注、知情意识及参与意识大大增强。网络访谈借助网络传播及时快速的优势,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评论,能及时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参与、娱乐的心理需求,与传统媒体访谈节目相比,它的时效性更强。
2.信息量大,能满足受众需求
网络访谈承载的信息量大,互动受众表述的内容在数量上是不受限制的,受众可以畅所欲言。由于传统媒体有版面、时段的限制,互动的内容不可能一一呈现给受众,而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瓶颈。
例如,2009年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上午10时发出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的预告消息后,网友反响十分强烈,到在线交流开始前,网友提出的问题就达到5万多个。网友所提问题的内容更是涉及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改革、灾区重建、反腐倡廉、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两岸关系发展、中美关系以及个人工作生活情况等方面,涵盖的信息量非常之大,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3.互动性强,更贴近受众
互动性是网络访谈最大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中传者和受者之间也存在互动,如报纸的读者信箱、电台、电视台的热线电话和现场交流等,但是在这些互动过程中,被反映到报纸上的读者来信、打进的热线电话和参与交流的受众是少数,交流的内容也十分有限。而在网络媒体访谈节目中,通过聊天室、留言板或发表评论参与节目的受众,从理论上讲,是不受人数限制的。一个好的新闻话题,可以吸引成千上万条留言和评论。
例如,2009年2月28日下午5时,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结束。从上午10时发出访谈预告消息起至访谈结束,网友共发来提出问题的帖子超过30万个,回答了网友提出的29个问题。每个受众在参与互动时,可以互不干扰,在同一时间发言、提问,这是传统媒体访谈节目的互动无法完成的。
4.交流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网络访谈的互动性是开放的,就嘉宾聊天室而言,网民可以看到所有网友的提问,而且可以和其他网友进行互动交流。网民的自主性很大,他可以针对嘉宾、其他网民提问或发表看法,并且在网络上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所有的网民仿佛是在一个无限大的“演播间”里。传播的方式不再是单点对多点这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形成了单点对多点、单点对单点、多点对多点的模式。
相对而言,传统媒体的访谈类节目互动是相对封闭的,即使是广播电视直播类的访谈节目,采取的也是直播间里小范围的互动,或是场外的热线电话,受众不可能达到针对嘉宾或其他(听)观众的言论,随心所欲地发表见解。
5.具有延时性,不受时空限制,容易存储
网络访谈从理论上讲,其互动的内容具有延时性。事实上,从网友预先提问开始,网友就已经和嘉宾开始了互动,而访谈结束后,互动仍可进行。
例如,2006年4月4日晚7时整,沈阳中考报名的前一天,东北新闻网在首页显著位置推出了“沈阳中考招生工作负责人访谈”的图片专题,点击进入界面,上面是正在直播的视频访谈,界面中间部分是文字直播内容。访谈结束后,网友仍可以通过留言板提问,招考办的工作人员通过留言板随时解答网民的提问,网友仍可以通过留言板界面参与到互动中。因此,网络媒体的嘉宾访谈是无严格时间限制的。同时,访谈结束后,视频和文字资料可以存储到网页中,供网友随时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