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长发育的后天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营养、疾病、体育锻炼和劳动、生活制度、药物以及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季节、气候等。
(一)营养
合理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儿童必须不断从外界吸收足够的各种营养素,尤其是足够的热量和优质的蛋白质,足够的铁、钙和各种维生素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丰富而且平衡的膳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反之,营养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
儿童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尤其是出生前3个月至出生后6个月的营养对智力发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出生后一年,如果营养不良,将会影响其大脑的正常发育(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还可能影响其以后的学习。而营养过剩或不平衡会导致肥胖,同样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都会产生暂时的或永久性的影响。
(二)疾病
疾病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不同的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这取决于疾病涉及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可以干扰正常的能量代谢,尤其在体温过高时,不仅使酶系统的正常功能受损,还能增加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有些疾病还会严重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等,如胃、肠道疾病影响儿童的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甚至推迟动作和语言的发展。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灰质炎等,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还会威胁儿童的生命。
因此,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三)体育锻炼和劳动
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呼吸、运动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特别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因此,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加速骨的钙化,使骨质更加粗壮坚实,同时也促进了韧带的发育,增加了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总之,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的发育都较理想。体育锻炼还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心情愉快、食欲增加,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四)生活制度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制度,可以保证儿童进行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和劳动,定时进餐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在合理的生活制度下,儿童身体各部分因活动与休息能得到适当的交替,可消除疲劳;身体的营养消耗也可得到及时地补充,可保证机体的正常代谢。有些儿童在家里生活无规律,身高、体重增加得都比较慢,容易得病;而住进托儿所、幼儿园后,生活有规律,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加,而且动作的发展也加快了。
(五)药物
用药不当会对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因此,对小儿用药应谨慎小心。如氯霉素可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循环,甚至造成死亡。链霉素会造成听力减退和耳聋。日常用的磺胺药和青霉素等,过敏体质的幼儿用后可能会发生过敏,重者会危及生命。孕妇在妊娠中期服用四环素,会使乳牙变成黄色,并可引起牙质发育不良及骨生长障碍。
(六)季节与气候
一般来说,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在秋季体重增长最快。9~11月体重增加最快,而在炎夏季节还可以有体重减轻的趋势。3~5月身高增加较快,等于9~11月3个月身高增加的2~2.5倍。有的学者还发现,在身高增长较快的月份,新的骨化中心也较多出现,不同于身高增长较慢的月份。
(七)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如贫困、食物缺乏、文化落后、疾病流行、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等都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预防接种的普及,使几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些调查表明,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家庭人口的多少尤其是子女的多少,对儿童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大气、水和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污染,以及噪声的危害,对儿童生长发育也有不良的影响。
资料链接
儿童最佳生长期应注意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儿童的生长速度在各个月份中并不是一样的,其中生长最快的月份是5月,平均达7.3毫米,因此,5月被称为奥秘的5月,长得最慢的月份是10月,平均只有3.3毫米。人在各个月份中的生长速度为什么会不同呢?专家们认为:在大千世界中,自然和气候环境对各种生物繁育,特别是对人类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各种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经过冬眠和初春的复苏之后进入了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的5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象,进入和达到一年中生长发育的高峰。人类和世界万物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儿童产生更为明显的效应,既然儿童在5月里生长速度加快,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家长应注意及时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机,给孩子“添水加油”,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
一是要注意孩子的膳食营养。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和赖氨酸类食物,如鸡蛋、豆类、牛奶及瘦肉等,还要注意多补充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等营养的需要。
二是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一日三餐中,热量分配是中餐占40%,早、晚各占30%。一定要让孩子吃好了早餐再上学,不吃或少吃早餐,热量和营养不足,容易出现饥饿、头晕及注意力不集中,久了还会导致智力下降,中餐可让孩子多吃一些,晚上进餐则要适量,必要时可在孩子做完作业后吃点儿点心。
三是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和大脑的发育,以及智能的发展。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室外体育活动,特别是有利于长高和健脑的活动,如跳绳、踢毽子以及各种球类活动等。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卫生,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单元小结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群体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般现象。主要有以下规律: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的程序性;身体与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均衡;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两类: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
回顾与反思
一、判断对错
1.有的孩子头大,有的孩子头小,这也体现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
2.学前儿童发育畸形或患有先天性疾病,都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
3.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是:下肢增加最多,头颅最少。( )
4.有些孩子是先学会开口讲话,后学会走路,有些孩子刚好相反。这是由于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
二、填空
1.婴儿期的动作发育首先是会抬头、转头,然后会翻身、直坐,最后会站立、行走,这是遵循了____的规律。
2.人的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____上升,而是____上升。
3.遗传决定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____性,环境决定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____性,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就是个体的____因素与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4.营养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____基础。
5.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父母的素质及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这体现了____因素的影响;农村幼儿和城市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这体现了____因素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思考
1.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应用与探讨
1.调研了解当地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现状,并按年龄阶段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2.针对1~3岁的儿童,对某一学前儿童进行生长发育的简单评价,找出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异常因素。
3.根据年龄特点,为某一年龄段的学前儿童制定一份一日生活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