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本问题讨论

三十九、如何对农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字体:16+-

农村的自然环境广阔,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虽然有着无限的乐趣,但同时又隐藏着无限的危机,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更是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应。幼儿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因而需要给予一定的照顾和安全教育。但一方面,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的引导、教育方法有失恰当。针对这种现状,幼儿园老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呢?

1.开展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安全主题活动是幼儿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安全教育某一方面的内容为主体,安排一系列的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的综合教育。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的安全教育,具有积极性、正面性,使幼儿既学会了保护自己,又使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既让幼儿学到了安全常识,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效果非常好。

例如,在小班开展“不要和陌生人走”的主题活动,先向幼儿讲述《东东和陌生人》的故事,即东东和陌生人聊天后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回不了家,并向幼儿总结道:陌生人里有坏人,这些专门拐骗孩子的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孩子,让小朋友受骗上当。所以,陌生人说的话我们不要轻信,陌生人给的东西也不能要,不要和陌生人走……并现场设置情景练习。

又如,为中班幼儿开展“鼻子流血了”的主题活动,通过向幼儿出示图片引出话题、讨论流鼻血的原因以及处理的方法,向幼儿总结道:不能闻有毒的气体;游戏时注意躲闪,避免碰撞;不能做危险的动作;不挖鼻孔;不挑食。当闻到有异味的刺鼻的气味时,要赶紧屏住呼吸,立即离开有毒气味的环境。

再如,为大班幼儿开展“河边游泳有危险”的主题活动,通过设置一些情景来说明去河边游泳容易出现危险,告诫幼儿不要去河边游泳,并向幼儿讲述去河边游泳溺水后会被淹死,爸爸妈妈会很伤心的严重后果。

2.利用生活和游戏帮助幼儿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

生活即教育,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设计“手指划破了”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品的方法。又如,为了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时主动对老师说,可以设计活动“生病以后”。通过观看情景表演,让幼儿明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大人,以免耽误病情。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可以设计“不要走丢”的表演游戏活动,在教室中布置成集市人多复杂的模样,让幼儿跟着“家长”(由大一些的幼儿扮演)去集市买东西,在操练中学习防止走丢的方法。

3.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安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古语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像自动化一样地巩固,不需要任何意志的努力就能够做到。幼儿一日生活包括来园、早操、就餐、教学活动、游戏、盥洗、午睡、起床、整理、散步、劳动和自由活动等,安全教育就要渗透到各环节之中。教师可利用提问、谈话、赞叹、表情、动作等方式,启发、暗示幼儿应该怎么做,或引导幼儿对事件进行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比如,在户外活动时,要让幼儿选择一些和幼儿年龄相符的运动器械进行活动。当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对一些游戏设施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教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要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孩子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他们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如秋千的使用,教师并不规定某一特定的玩法,但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基本的安全规则,即当你在**秋千时,手要抓紧绳子,避免从秋千上摔下来,还要注意前后有没有其他小朋友,以免相撞。滑滑梯时,教育幼儿不要在滑梯上拥挤,不要趴着滑滑梯。过渡环节非常容易出事,上厕所、洗手、跑动、喝水等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告诉幼儿上厕所不要拥挤,要有序地排队洗手、如厕,喝水不要喝太快以免呛着,跑动时不要打闹,不要从高处往地面跳;在幼儿进餐时做好进餐准备,让幼儿有序进餐,不催促幼儿进餐;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不要两条腿伸开,告诉他这样脚会绊倒别人;使用筷子时,不要朝着他人打闹。

4.出游活动中狠抓安全教育

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出游活动。教师对出游场所的环境要事先了解,分析可能的隐患,功课做得越充分,安全越有保障。要关注危险地带,带孩子到达出游地点后,首先要观察周围环境,对照预先制订的计划安排行程。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有问题及时咨询工作人员,尤其对危险地带,比如池塘、高坡、人员集中地带高度关注。还要时刻监管幼儿,配备足够的人手照管幼儿,时刻保持幼儿在自己的监控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以及让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容易出现混乱或者幼儿走散。这时候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让幼儿手拉手防止走散,组织幼儿一起唱歌,防止幼儿自行活动等。如果期间一旦发现孩子走失,不能慌张,要冷静地分析,立即采取措施寻找走失者。比如,首先联系管理部门,询问其他孩子,以获取信息,但同时又要保障在场孩子的安全,不能顾此失彼。

5.家园合作,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于指导。因此,经常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资料,宣传一些如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父母联系卡片、设立布告栏、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家长参观、成立邻里互助小组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充分交流,让家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教给家长一些具体的安全教育指导方法,鼓励他们与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保持一致。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逐渐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意识。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总之,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老师的职责。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孩子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应该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