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绘画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描绘了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9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含英咀华
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温馨提示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知识徜徉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一、《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二、《步辇图》(唐·阎立本)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三、《唐宫仕女图》(唐·张萱、周昉)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四、《五牛图》(唐·韩滉)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信。20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五、《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7.9厘米,横69厘米。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六、《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 191.5厘米,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棚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七、《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八、《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年),于至正十年(1350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九、《汉宫春晓图》(明·仇英)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纵37.2厘米,横2 038.5厘米,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嫔妃生活。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十、《百骏图》(清·郎世宁)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经典绘画
星月夜
中文名称:星月夜(满天星斗的夜晚)
英文名称:Starry Night
创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创作地点:圣雷米(Saint-Remy)
创作时间:1889年6月
类型:油画
现存地点:纽约现代艺术馆
含英咀华
在这幅画中,梵高用短线笔触组成激**旋转的宇宙,十一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围旋转着、翻滚着。近处的柏树像撕裂燃烧的一座哥特式教堂,远处的星辰和月亮暗示着耶稣和使徒的关系。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宇宙中旋转着、爆发着。
梵高运用火焰般的笔触把它传达出来,这是常人所很难理解和表现的。他所看到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景象。他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相互旋转的天空,仿佛瞬间变成一束扩散、游**的光线。使得面对自然奥秘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全画的色调呈紫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流动般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星云和树木似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眩晕中所见,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梵高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食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形容火焰的柏树,以及那夜空中像巨龙飞过一样的星云,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温馨提示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绘画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一种炫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知识徜徉
世界绘画十大经典美女
1.《蒙娜丽莎》
作者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直至今日,她的神秘微笑,仍为无数历史学家和绘画专家所倾倒好奇。达·芬奇用自己创立的薄雾法描绘的风景,把人们带到了无限完美的世界,它是卢浮宫的镇宫之宝。
2.《帕杜侯爵夫人像》
作者拉图尔。这位侯爵夫人本是路易十五的情妇,那一时代艺术家们的保护者。侯爵夫人在画像里以文学艺术守护人的姿态出现,环绕在她周围的是象征着文学、音乐、天文学及雕刻艺术的各种物品。画作中的乐谱令人联想起音乐:一份乐谱被精通音乐的侯爵夫人展开于手中;另一份乐谱则出现在背景里的扶手椅上,被放置在巴洛克风格的六弦琴旁边。侯爵夫人脚边散落着从画夹中滑落的画页,也让人想起绘画艺术及雕刻艺术。
3.《大宫女》
作者安格尔。这幅作品描绘了具有东方风韵的后宫妃妾,笔法感性富有光泽,人物体态光滑柔美,神情充满神秘。安格尔的艺术“清高绝俗,庄严肃穆”,这一切可以通过他的重要作品《大宫女》体现出来。画中,安格尔放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使之统一在一片安详静谧的和谐气氛之中,就像是精心计算过一样,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都是和整体息息相关的极其“危险”的事件,随意改动其中的任何一处,都会使整个画面彻底坍塌。这也似乎验证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与和谐”的理论,毕氏仰望夜空,都能感觉到星辰的组合像是用数字组成的音乐,他曾说他有很多次真的听到了“诸天音乐”。在这幅画上,比例、色彩像数字一样按一种奇妙的秩序排列着,华丽而不失平和。
4.《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
作者维吉·勒·布兰。这幅作品之所以传世,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人间崇高的母爱,作品手法简洁,人物神态自然流露,实为一代精品。
5.《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作品。此画最早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展上展出,而后被巴黎卢浮宫收藏。画中的自由女神戴着象征自由的弗里吉亚帽,胸部**,右手挥舞象征法国大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旗,左手拿着带刺刀的火枪,号召身后的人民起来革命。德拉克罗瓦把政治的意义融入在绘画中,将自由与人性化为一体,引导着法兰西人民勇往直前。画中女性的美丽与不屈不失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6.《花园中的年轻女郎》
作者玛丽·卡萨。这幅作品传神地表现了一位年轻女子的纯真姿态。画面上少女的认真、专注神情,与迷人的体态,都融在了山花遍野的大自然中。
7.《泉》
作者安格尔。此品美在灵透自然,纯真无邪,西方少女的纯美于此一览无余。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不尽的怀思。
安格尔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安格尔笔下的这个少女纯洁,典雅,恬静,健康,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是她的象征。头顶上的绿叶,脚下明净如鉴的潭泉,幽静的山都增加了这幅画的意境。从这幅画里,人们感到的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境界,心灵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华。
《泉》使人联想到山泉,联想到生命的源泉,联想到少女的纯洁……
《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晚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8.《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
作者温特哈尔特。温特哈尔特的作品展示了严谨的德国风格,绘画表现手法接近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画中贵族姿态优雅,衣着极其华丽,在肖像画中出类拔萃。通过他的绘画,人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欧洲19世纪皇室贵族的肖像面貌和奢华生活。在西方历代画家们的笔下,表现贵妇人与美少女似乎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这幅作品把贵妇人的高贵纯洁、典雅气质融为一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堪称俄国乐派的典范,其夫人古典与浪漫的诗意情怀,更能代表俄罗斯的精神。
9.《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
作者雷诺阿。青春美丽的少女,一直是雷诺阿所赞美推崇的对象。在他的笔下,所有的女人都被描绘成伊甸园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们总是有着桃红晶莹的肌肤、丰满光滑的胴体,予人健康活泼的印象。《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也不例外,画中的康达维斯小姐按照绘画的姿态安静地侧身坐着,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乖巧,显得惶恐而有点害羞。她的一头金棕色卷发垂到胸前和腰际,美丽的头发上扎着蓝色蝴蝶结,与之呼应的是一身淡蓝色洋装,显得沉静优雅。画面背景的阴暗恰好衬托出明快响亮的暖色调所描绘出的少女,作者以特殊的传统手法,含情脉脉地描摹出少女那柔润而又富有弹性的皮肤和天真无邪的形象。整幅画面色彩明艳,画法潇洒。
人物造型避免了清晰轮廓和粗线条,而以自然写实的笔调烘托出画面那份梦幻,有着午后阳光下的慵懒,光影斑驳又温馨的感觉,这位金发披肩的小女孩显得格外青春恬静,如梦似幻。
10.《蒂》
作者格哈德。这是一幅油画作品,非摄影作品。画家以照相般精确的手法描绘女儿贝蒂,画面上贝蒂转过身去,红、白、粉的服装衬托出脑后的发髻,背影美妙传神,且给人以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