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课程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字体:16+-

[1]曹雪芹.英国综合中学职业课程设置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杜琳娜.我国综合高中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宁永红.我国试办综合高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天津:天津大学,2003.

[4]曲茜.美国综合高中课程设置及其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王喜娟.美国综合高中发展危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王芸.美国综合高中制度改革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7]闻待.论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8]吴涛.我国历史上的综合中学制及对当前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9]姚会军.英国综合中学发展研究(1944—1980)——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视角[D].保定:河北大学,2009.

[10]伊永生.我国综合高中发展可行性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0.

[11]张黎明.我国综合高中发展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12]霍益萍,朱益明.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2)[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3]徐辉,任钢建.六国普及高中教育政策与改革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4]张永清,吴涛.综合高中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15]钟启泉,金正阳.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6]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7]常宝宁.台湾综合高中发展的政策举措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18]常宝宁.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2).

[19]常宝宁,袁桂林.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3(4).

[20]代其平.英国的综合中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

[21]范伟,陆素菊.日本综合高中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中职学校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0(19).

[22]孔凡琴,邓涛.英国综合高中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3(12).

[23]李凌艳,李希贵,陈慧娟.建构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指数[J].教育研究,2014(2).

[24]李四友.对综合高中兴起与发展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02(11).

[25]刘慧勇.我国综合高中发展中的课程教材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16).

[26]刘丽群,彭李.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战略转型与制度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

[27]刘丽群.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3(6).

[28]马建富.综合高中发展之探讨[J].职教通讯,1999(5).

[29]马庆发.瑞士综合中学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2).

[30]宁永红,马爱林.美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

[31]桑青松.综合高中:我国高中办学模式的理性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32]隋立国.中美综合高中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5(7).

[33]孙祖复.联邦德国综合高中的一个实验模式[J].强化国教育资料,1986(6).

[34]薛中原,王惠芳.综合高中——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趋向[J].理论研究,2003(1).

[35]杨天平,江松贵.我国综合高中发展中的四个“不综合”问题举要[J].上海教育科研,2005(5).

[36]杨天平,江松贵.走综合化之路——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5(4).

[37]周蕖.多种结构的瑞典综合高中[J].外国教育动态,1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