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确实有许多优点: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教育的因材施教,做到了教育公平;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促进了人才的培养,等等。但我们应该看到,各国综合中学经过了不间断地长期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对综合中学目标、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做过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才慢慢发展成今天的格局。今天,我们可从各国综合中学的发展实践中获得如下启示。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保证学生毕业质量
从各国综合中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各国都十分重视综合高中的教育质量,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共同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以保证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美国提出英语、数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五门作为全国统一的必修课程。英国规定设置英语、数学、科学3门核心课程和设计与技术、ICT、公民、体育、设计与艺术、人文、现代外语7门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目的就是保证综合中学的教育质量。
(二)建立适应综合高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是综合高中良性发展的制度保障
在探索综合高中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进综合高中的发展,各国都十分重视制订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以保障综合高中的顺利实施。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多次提出要积极开展综合高中试点,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综合高中的发展长期面临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比较混乱,相关配套制度缺失的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应积极完善综合高中发展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障综合高中的发展;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综合高中的性质和地位,制订综合高中发展的实施细则,明晰综合高中发展的责任主体,厘清综合高中的管理体制,建立综合高中学生学籍互通、学分互认制度以及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三)构建“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课程转换机制”相结合的综合高中课程结构是综合高中发展的课程保障
综合高中的发展,既要关注教育公平,又要重视教育质量,还要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联互通,这就需要以理想的课程结构作保障。从各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来看,基本上都建立了“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课程转换机制”相结合的综合高中课程结构,以达成综合高中的各项目的。
(四)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综合高中经费投入机制是综合高中发展的经费保障
综合高中在各国都属于公立学校,经费的投入在综合高中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保障综合高中的发展,就应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综合高中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通过生均教育经费拨款,保障综合高中基本运行(其标准应与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一致);另一方面根据综合高中的特殊性,设立综合高中专项补助经费和奖励性补助经费,促进综合高中试点创新。此外,各方应鼓励综合高中与企业合作,争取社会资源支持综合高中办学。
(五)重视学生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合理分流
综合高中不是通过初中升学分数来确定发展模式的,而是通过学生选择,在高中学校内实行自然分流,这不仅延缓了学生过早分流,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多次选择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这或许就是综合高中普职融通的价值所在。为了学生在综合高中内顺利分流,各国十分重视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不仅在高中阶段设立咨询服务机构,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职业指导教师负责其学习指导和生涯设计,同时,学区或学校在开学前向学生发放选课指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学业成绩等去选择合适的课程。
(六)要实现普职融合,互联互通
综合中学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在课程设置、实施和管理上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互联互通,这既可延缓分流,又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在更加公平的平台上选择自己的未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最大化。
[1] 唐山:《美国中等学校课程分类》,台中,台湾地区政府教育厅,1988。
[2] 王芸:《美国综合高中制度改革探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王芸:《美国综合高中制度改革探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禹露,李堃:《R.H.托尼对英国工党政治的影响》,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9)。
[5] David Rubinstein and Brain Simon,The evolution of comprehensive school(1926-1972),London,Routledge,1973,p.26.
[6] David Rubinstein and Brain Simon,Theevolution of comprehensive school(1926-1972),London,Routledge,1973,p.56.
[7] PSHE是心理(Psychology)、社会(Sociology)、健康(Health)和经济(Economy)首字母的缩写。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套未成年人的课程体系。
[8] Campbell,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Sweden,Stockholm,Stockholm Univ. Press,1995,pp.49-135.
[9] [日]原田种雄:《现代世界教育史》,493页,东京,东京行政出版社,1981。
[10] 汪霞:《1960—1991年瑞典高中课程改革研究》,载《外国教育资料》,1993(2)。
[11] 汪霞:《瑞典高中的改革和发展》,载《外国教育资料》,1992(2)。
[12] 刘德胜:《瑞典中等教育现况、改革动向及启示》,载《台湾教育资料集刊》,2007(6)。
[13] 方彤:《瑞典基础教育》,126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4] 瑞典中央政府:《非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方案》,http://www.skoleverket.se,2018-10-02。
[15] 8门核心课程为瑞典语(或作为第二外语的瑞典语)、英语、数学、体育与保健、公民、宗教、科学、艺术活动。其学分分别为:200,100,100,100,100,50,50,50。
[16] 杨素贞:《芬兰瑞典的教育概况与特色》,载《山西教育》,2004(5)。
[17] 李家永,刘瑞生:《外国高中课程——瑞典、芬兰、加拿大的个案材料》,http://www.doc88.com/p-77487072889.html,2018-11-07。
[18] 李韧竹:《瑞典的教育概况》,载《教育参考资料》,2001(13-14)。
[19] 刘华锦,庞超:《瑞典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探析》,载《教育导刊》,2010(6)。
[20] The Swedish School System,http://www.skolverket.se/,2018-10-02。
[21] Overall Commentaries on the Upper Secondary School 2011,http://www.skolverket.se/om-skolverket/andra-sprak-och-lattlast/in-english/the-swedish-national-agency-for-education-1.61968,2018-05-10。
[22] 方彤:《瑞典基础教育》,28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3] MVG即Mycket Vl godknd;IG即Ingodknd;ECTS即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a higher education standard.
[24] 海后宗臣:《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38页,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5。
[25]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省·告示·通达,http://www.mext.go.jp/b-menu,2018-10-02。
[26] 国民教育研究所:《高校教育多样化とせ入试制の问题》,28页,东京,东京劳动旬报出版社,1968。
[27] 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old_chukyo/old_chukyo_index/toushin/1309492.htm,2013-11-14。
[28]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省告示·学校教育法试行规则》,http://www.mext.go.jp/,2018-10-02。
[29] 资料来源:《高中设量基准》,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省令(规定高中设量基本要求和学科类别),http://www.mext.go.jp/,2018-10-02;《学校教育法》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省令(确定学制),http//www.mext.go.jp/,2018-9-25。
[30]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パンフレツト,http://www.mext.go.jp/b_menu,2018-10-02。
[31] [日]菊池荣治:《高校教育改革の综合的研究》,东京,多贺出版株式会社,1997。
[32] [日]山田朋子:《高校改革と“多样性”の实现》,东京,学事出版,2006。
[33] 张德伟:《教育基本法》,载《外国教育研究》,2009(3)。
[34] 宋璇,等:《日本发布〈第三期教育真行基本计划〉报告书》,载《世界教育信息》,2008(8)。
[35] 韩振刚:《清末民初教科书评价》,载《教学与科研》,1982(1)。
[36]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425~428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7]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kaikaku/seido/1258029.htm,2018-10-02。
[38] http://www.kyoiku.metro.tokyo.jp/pickup/p_gakko/encourage/honukoku.pdf,2018-05-10。
[39] 文部科学省.中高一贯教育の推进につぃてへ500校の设置に向けてへ(报告),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ikkan/6/suisin/htm,2018-06-03。
[40] 吴涛:《我国历史上的综合中学制及对当前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8。
[41] 香港的中学学制为六年,分别为中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和中六,其中中三相当于内地学制的初三,中六相当于内地学制的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