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的管理——园长卫生保健工作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体格锻炼的目标与原则

字体:16+-

(一)幼儿体格锻炼的目标

总体来说,幼儿体格锻炼应该实现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第一,激发和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第二,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第三,以体育活动为手段或途径,促使幼儿情绪、认知、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幼儿体格发展因为年龄不同其侧重点不同,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具体到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体格锻炼,其活动目标的制定可以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幼儿发展的标准以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的要求,围绕目标组织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幼儿体格锻炼的原则

任何形式的体格锻炼都应该遵从最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综合来说,幼儿体格锻炼需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的特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方法和运动量,无论是从幼儿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还是具体到每一个活动,都要遵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的原则,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在各种经验、能力发展和身体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质。

2.多感官综合运用原则

幼儿体格锻炼对于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对幼儿更好地掌握动作、提高理解能力、提升运动兴趣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在活动中,应给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感觉的支持与引导,这样更能激发幼儿体格锻炼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发展。

3.合理运动量原则

幼儿时期自我机体感知能力较弱,运动量较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则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体格锻炼的过程中,要对体格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等合理安排,在活动中应关注幼儿身体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