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来一杯金汤力
一本书写完了,写书的那个人照例是要跳出来说几句话的。
下面的这些文字,就是这个人要说的话。
这些话,一般是放在书的前面或者后面,大意是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喜欢云云。
不过我得悄悄告诉你,这些话诞生的时候,这本书还没有最终完成。
这些话是在他有一天写累了,出去跳绳的时候突然就想起来的。
他一边跳一边想,结果想了很久,也跳了很久。
那天,他破天荒地跳了六千多下绳,之前,他也就偶尔跳个两三千的。
跳完去洗澡,他一边洗澡一边继续想这些话,就好像这些话在他的脑子里不断生长,然后像清水汩汩地冒出来一样。
想到水,他又想到了朋友推荐给他喝的一款很经典的鸡尾酒——金汤力。晶莹剔透的杯子里,冰块悬浮在酒中,气泡包围着柠檬薄片,轻啜一口,清凉爽口。
就像他的这本书,四分之三的汤力水是他用生活构成的文字,四分之一的金酒是他用文字编织的生活。一开始的时候,他本来是野心勃勃想写一部小说的,你们从一开头的惊人句大概能猜到他的一点点野心。
可是他发现自己驾驭不了小说的文字。或者说,他的生活历练心智准备还不足以让他支撑起小说的体重。太多教育现场的东西在纠缠着他、包裹着他。
他得对过去那些直接诞生于教育现场的文字有个交代。
虽然有些可能只是存留在他的脑子里,但更多的却是涌到现场真实发生。
这样也好,他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文学手法来安排这些教育场景。
曾经有人跟他说,好喜欢你的文字啊,赶紧出书吧。
他没有动静。
曾经还有人跟他说,就把你博客里的那些文字汇集起来,不就是一本书了吗?
他还是没有动静。
一个对文字颇为敏感与敬重的人,是不会轻易安置自己的文字的。
他思考了很久,终于决定用两种人称交互叙事的方式来讲述教室里的故事,就像你们看到的这样。
他用文字梳理了过去的那些时光,努力勾勒出一个光芒四射的文学课堂,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一个有着人文精神与浪漫情怀的理想教师。是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阅读教师”的身份自觉,要动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打造一间色彩缤纷的阅读教室——在那里,有好听的故事会、好玩的语文课,可以对教材指手画脚,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兴致勃勃的表演,当然,这个教室的边界是大家共同商议和必须遵守的规则。除此之外,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十一个章节,两种声音,散乱其间的很多小故事,读起来断断续续,杂乱无章。可是,生活不就是这样么?回首来时路,我们的目光总会被路上那些闪着光的东西所吸引,那一块块小石子、碎玻璃、小叶片,都附着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他这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孤单,前面是梅子涵、李庆明、徐冬梅、周益民、王林、赵志祥、顾兵这些师长引路,身边有三叶草故事家族的草籽们同行,更有一众家长(编内的、编外的)死心塌地的支持,他乐在其中!那些散落在风中的文字,恰好带着生活的温度,带着梦想的光泽,有点痴人说话的傻气,有些絮絮叨叨的宣泄,偏偏就得到了谢影女士的喜爱,让他有点儿小得意,有些大感激。
可是,他最终还是没能做成一道大餐,充其量算是调制出了一杯鸡尾酒,有点儿淡淡的酒味,有点儿冰冰凉凉的口感,可以端出来让大家尝尝,打发俗世里的一段好时光。
在品尝这杯金汤力的时候,会遇见你,遇见我,也会遇见他,遇见一个真实的人群,看着他们怎样怀揣着梦想走路,蹦蹦跳跳,跌跌撞撞,闲庭信步,踏歌而行。
这时,你可以放下酒杯,为他们的出现送上一点掌声。
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正好他也结束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生涯,转到同一城市的另一所学校。
那段时间,有关他的很多议论和评价蜂拥而至,正好帮助他完善了对整本书的构思。
幸好不是小说,他不用安排人物的命运,不用担心故事的结局,不用斟酌结构的严密。
他喜欢喝金汤力时的松散和悠闲。
所以,当生活里的各种人物各样声音纷至沓来,其实,这正中他的下怀。因为,往往是这时,他需要的文字也会闻风而至。
就这样,他完成了与一段生活的告别,也完成了对这段生活的总结。
他要感谢书中提及和没有提及的那些孩子、那些家长,是他们,帮助他一起完成了这本书。
书成之时,他从内地来到深圳已满七年。七年时光,值得珍存的东西太多太多,写成这本书,也是对这七年光阴的基本交代。
这是他的第一本书,希望第二本出现的时候,将会是另一个面目,另一种样态。
那时,或许他会捧着一杯拿铁,或许在品一壶清香的黄芽?
生活在继续,文字也不会停止。
来吧,朋友,让我们先为往事干杯!
周其星
2013年7月30号初稿于深圳
2014年2月18号定稿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