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神经系统的“食粮”。个体学习中最重要的感觉有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触觉、视觉和听觉。
(一)前庭平衡觉
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的作用是感受机体某种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和头位置的改变。三个半规管的作用是感受任何平面上不同方向的旋转变速运动。因此,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正确掌握方向感、距离感,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重要关系。
前庭平衡觉与个体空间关系的发展关系非常紧密:小学语文中的拼音学习、生字认读、汉字书写,数学中的数字认读与书写、竖式对齐、借位退位、几何图表等都涉及个体的空间关系。所以,个体前庭平衡觉的发展与个体学习能力的形成和获得极为相关。
(二)本体感觉
肌肉和关节是本体感觉的感受器。本体感觉指的是肌肉的收缩与伸张、变曲、推拉,以及骨骼间关节的压缩所引起的感觉信息。本体感觉主要发生于运动时,但也发生于站立或坐时,因为肌肉与关节不断把信息传到大脑,告诉我们姿势如何。因此,本体感觉帮助我们行动。如果缺少本体感觉,身体的动作会迟缓笨拙。例如,本体感正常的人不用眼睛看就能从口袋里拿东西,而本体感不良的孩子如果不用眼睛看着就很难做事。
(三)触觉
触觉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触觉系统是最大的感觉系统。皮肤有多种不同的感受器,接受触摸、压、冷或热、疼痛以及皮肤上汗毛的拂动等感觉。触觉系统是个体在母体内最先发展的感觉系统。当视觉和听觉系统刚开始发展时,触觉系统已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了。因此,触觉对整个神经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视觉
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视觉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其他知觉,儿童的知识有80%以上是从视觉得来的。眼睛的视网膜是对光非常敏感的视觉接收器。视网膜把光刺激的信息传送到脑干中的视觉处理中心,视觉处理中心处理这些信息,并使它们与其他的感觉信息相关联,尤其是肌肉、关节和前庭系统所传来的“感觉输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对环境的基本认识。然后,信息传送到脑干其他部位、小脑和大脑的不同区域,进行更高级的视觉与动作的协调和视觉的理解。
(五)听觉
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空气中的声波刺激了内耳的接收器,即耳蜗,信息被传到脑干听觉中心,听觉处理中心处理这些信息,并使它们与其他的感觉信息相关联即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尤其是肌肉、关节和前庭系统所传来的“感觉输入”。有些信息也会传到脑干的其他部分和小脑,以便与其他感觉和运动信息相协调。听觉信息与其他感觉信息混合后,继续传入大脑的几个部分。儿童的学习信息有15%以上是从听觉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