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理问题咨询

二、儿童吸烟问题的纠正

字体:16+-

吸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吸烟,危害尤甚。如何有效地禁止学生吸烟,已成为许多中学德育工作探讨的重要课题。

(1)正确认识中学生吸烟这个特殊现象。烟草对人体的害处已成共识。经久吸即会成瘾,上了瘾的行为习惯,要彻底改掉,并非易事。不能单凭口号,或一次“风暴”式的运动,或一次处分,而要从根源入手,循序渐进。创造一个良好的戒烟环境,在学校、家庭中杜绝“烟源”。

(2)从小学生开始,宣传禁烟,通过专栏、讲座、班会甚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认清吸烟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可导致肺癌、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等癌症,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患肺癌的可能性为不吸烟者的15.9~43.7倍,患咽癌的可能性为不吸烟者的17倍,患口腔癌的可能性为不吸烟者的12倍,患食道癌的可能性为不吸烟者的5倍。

国际专家认为每吸一支烟,可缩短寿命6分钟,“吸烟等于慢性自杀”,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会更大!烟草多数成分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尼古丁(一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鼠),吸烟使心血管病加剧,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损害呼吸系统等;吸烟也强迫别人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同样是肺癌等疾病的肇事者。吸烟还涉及社会公德、危及他人健康的问题;对青少年品德修养的危害:吸烟者(学生)往往结伴成群,容易受同伴不良行为的影响,重“江湖义气”,缺乏真正的正义感,导致打架、盗窃、逃学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个别甚至被诱为吸毒人员。

(3)驳斥一些歪理。如吸烟能“提神”、吸烟能“解乏”、吸烟能“增进记忆”、吸烟能“唤起灵感”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实验证明,吸烟者的联想、记忆、想象、计算和辨认力等智力效能均比不吸烟者低10%左右;实验证明,吸烟者的学习效率不如不吸烟者。而且吸烟支数越多、其学习效率下降的情况就越明显;有研究表明,吸烟学生比不吸烟者的总体成绩要差一些;在不及格的学生当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比率高很多!

(4)预防学生吸烟的一些做法,单靠严厉的措施,对中学生来说,也只是权宜之计,未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吸烟现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①引导学生健康消费。中学生作为一个消费者,对于家里给的零用钱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消费,会导致不健康的思想出现。有些同学沾上玩游戏机、抽烟等恶习,就是由于不健康消费造成。作为教师,只有从消费观念上正确引导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这些不良风气。

②利用集体舆论的作用。没有健康舆论的支持,任何道德教育都是不可能的。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个人具有一种压力作用。舆论可以制约个人的行为,一个行为失检的人在集体舆论下会有所收敛。首先,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中学生吸烟的危害,然后让每一个学生谈谈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开展一次“对中学生吸烟的看法”征文活动,将征文在班内“德育专栏”中刊出。运用舆论的作用在班里形成一种禁烟的氛围,让吸烟者有压力,产生内疚,非吸烟者对“吸烟”现象产生排斥,接着,抓住时机,动员吸烟者主动戒烟,非吸烟者鼓励、帮助吸烟者戒除坏习惯。

③与吸烟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戒烟计划,立下决心。要学生戒烟,并不能立竿见影,要切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树立起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到集体的压力及温暖,使他们意识到坚持吸烟的危害性,产生戒烟的愿望。

④采用适当有效的戒烟方法。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环境对戒烟成功固然重要,但采取有效的戒烟方法也很必要,尤其对烟瘾较重的学生。如厌恶疗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让青少年从喜欢吸烟转变为讨厌吸烟,如让学生观看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患者的病理图片或在学生吸烟时放令人讨厌的声音,把吸烟与可怕、讨厌的景象、声音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厌恶吸烟,戒掉烟瘾。

⑤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经常提醒吸烟学生:戒烟要坚持下去,切勿反复。同时,要让吸烟学生远离吸烟诱因,回避“烟友”。

⑥增强学生的戒烟的意志力。要积极使他们增强戒烟意志力,从而达到长时间稳定,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⑦营造戒烟的良好环境。家长、老师以及好朋友要经常支持吸烟者戒烟,对他们戒烟要表示信任,增强他们戒烟成功的信心。这是他们戒烟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和监督力量,有助于戒烟成功并防止吸烟的复发。

⑧正确对待吸烟学生中的“反复”。某些学生在戒烟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这些学生一旦出现反复吸烟,往往心理紧张、情绪不安,认为自己再不会得到老师信任。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特别慎重,绝不能表露半点厌烦情绪,要仔细分析反复产生的原因,寻找积极因素。这个时候,教师的耐心与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生戒烟的决心。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同时,从他们的“吸烟次数的明显减少”作为他们的进步闪光点去鼓励、表扬他们,使他们做到彻底戒烟。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