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米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根据近视度数,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低于—3.00D)、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高于—6.00D)三类。
青少年的近视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人士的重视。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学生近视人数令人担忧:小学1~3年级占10%,4~6年级占21.43%,初一占28.42%,初二占45.17%,初三占54.79%,高一占69.63%,高三占70.88%。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我们不免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近视眼的发生呢?
一般而言,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高度近视两类。单纯性近视是指屈光度在600度以下,有的伴有散光,但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戴合适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青少年学生近视大多属于此类。高度近视往往在人的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屈光度一般在600度以上,眼底或眼睛其他部位容易产生病变,即使戴上眼镜也很难把视力矫至正常。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单纯性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它的形成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人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上都含有很多遗传基因。一个人发生近视的基因数量越多,就越容易成为近视,这就是单纯性近视产生的遗传因素。高度近视的发生只与遗传有关系,它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决定。每个人都有这一对(两个)基因,这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母亲。如果某人这两个基因都是致病基因,那么就会患高度近视,而且还会把其中一个致病基因传给后代;如果这一对基因中只有一个是致病基因,另一个是正常的,虽然他可能侥幸未患高度近视,但可能成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将有50%的机会把这个致病基因传给后代;如果这两个基因都是正常的,那他就完全正常,而且带给后代的也是福音。由此可见,高度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另外,外界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专家们指出,就单纯性近视发生而言,遗传起60%的作用,环境起40%的作用。
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近距离用眼几率的升高。人眼天生远视。从小就近距离用眼是近代教育普及之后的事情,过去无论是种地、放牧还是狩猎、打鱼用的都是远视力,人类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近距离用眼只有非常短暂的历史。所以,人类在适应近距离用眼方面有一个过程。
(2)阅读习惯不当。小学阶段,儿童的眼球正处于发育时期,也是儿童近距离用眼开始的时期。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用眼时间也逐渐延长。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造成视力减退,产生一系列视力问题。因此,用眼学习时必须掌握好眼与物的距离。书本与眼睛的距离最好保持在30~35厘米,距离太近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长此以往会使视力下降。书本与视线的夹角应大于60度,这样字的笔画延伸到眼睛所形成的视角清晰,字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才最清晰。最好使桌面有12~15度的坡度,或者在水平桌面上附设一个与桌面成30~40度角的书架,这样不仅能保护视力,还能减少颈部肌肉的疲劳。阅读时坐姿要端正,不能躺着看书,不能在走路、乘车等动态中看书。每次用眼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阅读20~30分钟后应远眺片刻,看书1小时后应休息10分钟,使视觉分析器和眼睛调节肌得到休息。还应注意眼睛保健,经常做眼保健操、多看绿色等都是很重要、很有效的眼睛保健方法。
(3)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问题。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时,睫状肌增长与晶状体发育有时会出现不同步现象。由于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若儿童身体发育过快,相对营养跟不上,或食欲不好,挑食厌食,会造成巩膜和臃状体发育欠佳,导致近视。
(4)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重。研究表明,近视高发段为小学升初中前后,此时学习内容的变化(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学习方法的转变(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转变)、学习环境的变化(进入初中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压力剧增(科目增多、竞争加剧)等因素使孩子用眼几率增加,“12岁定终身”的现实让孩子的眼睛经常处于疲劳状态。
(5)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看电视、电脑或玩电子游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转睛,眼睛一直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极易出现视力疲劳,久而久之会造成近视。
(6)食物中物质的缺乏。如蔬菜摄入减少,经常吃精粮使维生素A的摄入量减少;钙质缺乏会使晶状体内压升高,眼球前后径拉长;缺铬则会使胰岛素活性降低,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致使物种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谢而储留于血液中,引起眼球屈光度改变,最终导致近视;维生素B1缺乏会使近视程度加深。
(7)味精。有人曾将谷氨酸钠(即味精)注入小白兔的体中,引起了小白兔不可恢复的视神经萎缩和脑损伤。有研究表明,味精可导致睫状肌麻痹,诱发近视。
(8)灯光选择误区。误认为光线越亮越白的灯越好。实际上,不同的人对光线的要求并不一样,太亮的光线反而会产生眩光,更容易使眼睛疲劳。
(9)城市生活环境狭窄。视线短,无法远视放松。
(10)城市视觉污染。无意注意吸引,视觉得不到应有的放松与休息。针对以上所讲的遗传因素和种种不良的环境因素,预防近视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善遗传素质;二是改善环境条件。大量事实证明,改善环境条件对预防近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