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多与教师沟通、请家教都是办法,尽你的能力去做。
要正确对待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或与老师争吵。
下面我再接着说说问题的另一面。
今天很多父母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可能会在孩子身上寄予自己太多太高的希望。不是只能生一个孩子吗?那么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一个天才、全才呢?
既英俊,又富态,并且穿着体面,是一个出色的田径健将,还能一年赚一百万元;是一个说话风趣的人,是一个讲究美食与生活享受的人,又是一个情场杀手,还是一个哲学家;是一个慈善家、政治家、战士,又是非洲探险家,还是一个“音诗作者”与圣人。但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生命的开端,这些截然不同的角色也许会被设想为具有相同的可能性。然而,要让任何一个角色成为现实,其余的或多或少都必须受到压抑。因此,那个寻找最真实、最坚强、最深刻的自我的人,必须谨慎地审查这份清单,并从中挑出一个角色来压上其自我救赎的所有赌注。所有其他的自我随即变得不真实……[1]
在孩子身上寄予的希望越多越容易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会成为父母理解孩子的障碍,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无助于我们去接纳一个生命。
每一个人都是遗传和文化的产物,每一代人都只能进步一点点。寄予希望太多,要求太严格,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珍惜和爱护孩子身上已有的,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我曾经主编了一本书,叫做《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在书中提到,有不少教师教育自己的子女很失败,做教师的孩子除非极有天分,要不然普遍比较压抑,道理很简单:
·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要出色。
·作为教师,总是会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更严格。
·作为教师,更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一只丑小鸭。
·作为教师,面对自己孩子的落后与不足,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到有失面子。
很多所谓成功家庭往往也会对孩子更为严苛。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要么特别自卑、懦弱,要么就会特别叛逆。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从幻想到接纳的过程,就像我们要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一样,每个来到世界上的孩子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一次看似简单的生育背后,其实是一次重大的命运的考验。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们要面对的“这一个”,既是我们用心孕育的,又可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唯一的“一个”,为人父母其实就是要去理解、去接纳、去期待。往往很多现实问题,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沉重,好父母就是要永怀希望,永不放弃。
[1] \[美\]朱迪思·维奥斯特著,吕家铭、韩淑珍译:《必要的丧失》,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