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
下面我还要接着谈到城市里白领和各个阶层的父母。我的观点仍然直接而又简单: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就是树立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理念,我们的休闲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确实是出现了重大的偏差。
我们下班之后,很多车辆不是开向回家的路,而是朝着城市各处的餐馆和各种休闲场所。我们很多最重要的时间,不是和家人在一起,不是和孩子在一起。其实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哪里是得益于你有空时和他讲的那些大道理,他成长的好坏和你与他讲的那些大道理没什么关系,也不是因为你给他买了什么礼物,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你自然而然地在他身边所作的示范,你怎么细致地理解他,你怎么耐心地陪伴他,你用什么样的眼神看待他,你用什么样的语气和他说话。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该有很多的秘密,我们也用不着非要破解这些秘密不可,也许这些秘密就藏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说起相处的典型,我不禁想到了著名女作家池莉对女儿亦池的关怀与帮助。她女儿出生时出现不少险情——分娩了一昼夜无法出世,脐带绕颈三圈,胎心微弱,后来紧急地做了剖腹产。在抚育女儿的过程中,池莉始终没有请人帮忙,而她既要当编辑又要搞业余写作,这多重的压力让她思考良多。她在生活中让女儿尽情跟小朋友相处与玩耍,让女儿在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让孩子在听讲故事与阅读中快乐地成长。在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里,妈妈与女儿一起感受着成长的艰难,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抑或是升入中学,都必须经过层层非正常关卡,一张张无形之网无不把人牢牢囚住。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池莉对女儿的快乐教育,不管外界压力多大,妈妈始终让女儿在玩耍中学习,体验创造的快乐。面对竞争白热化的教育现状,我们如何当父母?池莉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她并没有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参与各种扭曲孩子心性的活动,她只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善良的本性与乐观的处世态度。
就算婚姻出现问题,为了给孩子提供温和的成长环境,池莉依然瞒着女儿一切。女儿依靠自己的实力考入全国重点中学,后又产生了到英国留学的念头,经过一波三折的奋争,亦池终于在英国完成了高中课程并顺利被包括UCL在内的三所英国名牌大学录取。在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中把女儿教育成一个有教养、身心健康、人格独立的人,这是命运对妈妈的恩赐。女儿未来的生活怎样,已不是妈妈能预见的,但妈妈永远感谢女儿给了她“另一种生活”。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
我们非要知道这个孩子今后会成为谁吗?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孩子今后会成为谁吗?我倒是愿意相信,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教育就成功一半了。
父母没什么问题,大概这个孩子也不太容易出大问题。
父母走正道,孩子的路一定也会走得更正一些。
没有被忽视、受冷落的孩子,不是说他不会有问题,而是他遇到的问题总是能够得到父母及时的帮助。
无论你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你都可以把孩子培养得远比自己优秀,只要你有信念、有耐心、能够坚持。
[1] 池莉:《来吧孩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