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有些父母却对自己没多少信心,不会当这个老师。可能传统的教育体制使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教育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经常有妈妈咨询:“我的宝宝几个月了,我该教他些什么?”很多妈妈带宝宝上亲子班的理由是“我自己不会教”,因为总是爸爸妈妈很认真,宝宝却不见得配合。你给他读书他撕书,你教他摆积木他只乐于推翻,你带着他念古诗他理都不理你……即使在亲子课上,也有宝宝躺在地上什么都不干,或者东爬西抓就是不跟着老师的流程走……
可是,一定也有这样的时候:你从来没教过宝宝打电话,有一天他抓起一块长条积木放在耳边煞有介事地“喂——”;你根本就不让宝宝碰电器,他却自己打开了电视;你跟保姆说“晚饭做个西红柿汤”,宝宝便指着挂图上的西红柿冲你“啊啊”的示意……每当这时候你真的会惊叹宝宝是个小天才,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无师自通?
这些都不是你刻意教的,但他偏偏就会了,因为他天生就有学习的能力,他自己会看、会听、会模仿、会记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他不需要你一板一眼地教,他更喜欢通过经验和在反复的探索、操作中自己去获取知识和能力。
早教真的没什么奥秘,你只需好好领悟大教育家杜威的那句话——生活即教育。我把这句话奉为教育的真谛,教育就在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之中。
熊壮壮小时候,带他散步、出去玩儿,我从来都是走一路说一路。看见什么说什么,紫色的花儿,好高好高的大楼,一只小花猫长着黑色的尾巴……有一天,熊壮壮在书上看到一只小猫,惊奇地叫:“一样!一样!”
我紧接着问:“跟谁一样呀?”
“公园里的小猫咪。”
“那只小猫咪什么样?”
“黑色的尾巴。”
“它怎么叫的?”
“喵——”
“小猫咪怎么跟着你走的?”
他就会学小猫咪走路的样子,两只小手交替着爬,嘴里还说着:“爬——爬——”
瞧瞧,对于“猫”这种小动物,他已经很了解了!
平时,我会变着花样跟他玩儿。用水枪给他在地上画个大大的圈,他围着一圈圈地跑;写数字、画各种形状,他一个个认……水枪就有了新的玩法,新的意义。
孩子的大脑就像海绵,总渴望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水分”。熊壮壮最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因为我总能带给他新鲜刺激,帮助他接收新事物。而我也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对许多平时忽略了的事物产生新的认识,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心情变得那么简单和纯净,我想,这就是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大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