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是我最好的老师

爱,不是施舍

字体:16+-

从熊壮壮出生,我就一直心怀感恩,感谢上天将他赐予我。我无以回报,唯有将这个礼物悉心抚育,茁壮成长。

但我还是有做点什么的念头。所以,在熊壮壮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我走进了扶贫基金会的大门,以熊壮壮的名义为一位贫困大学生捐赠了回家过年的路费。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尽我所能,每年至少做一件这样的事,我会将所有的资料保存下来,作为熊壮壮18岁的成人礼。

又过了些日子,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这样的灾难。开始,熊壮壮会以为,那是电视台播的节目。我看着电视流泪,他瞪着眼睛好奇地看着我,我只能努力地给他解释:是真的,真的房子都倒了,路断了,山塌了,可我还是无法解释死亡。

我说:“妈妈去四川,去照顾那些没有家的小朋友,行吗?”他竟然同意了。之前他是连我独自一人下楼倒垃圾都不会同意的!过了一会儿,他又有些忧虑指着电视对我说:“你去不了!你看,你走不了那个路,你又要摔跤!”我哭得更狠了。

地震给熊壮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很多小朋友家的房子倒了,他们没有地方住。他用一种终于想出解决方案的口吻说:“让他们住到我们家来吧。”我又笑了。

熊壮壮参加了幼儿园的捐助活动,他们班也接收了一位来自灾区的小妹妹。在和他谈论这些事这些人的时候,我一直都避免用“可怜”一类的词。我们爱别人,尽我们所能帮忙别人,都不是因为可怜他们,而是要通过我们的一点点力量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爱,从来都不是施舍。

随着熊壮壮长大,他开始懂事了。我从老家回来,给他讲那里的留守儿童长年累月见不到父母,没人给他们买玩具、买书,穿得也不好,他就说:“可以把我小时候的衣服给他们,还有那些玩具和书,要不买新的吧?”

这时我懂了,我不必只是打着他的名义自己做这些助人的事,我已经可以带着他一起做了。

这起初只是我作为母亲一个有些私心的想法——多做善事,多为我的孩子修善缘。我想,许多母亲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然而,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更希望将爱心的种子播进他幼小的心田,有一天,我们不再是刻意地去做什么善事,也没有一年至少一件的这种自我约定,奉献爱心,成为我们的一种自觉行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做,都能够想到。

我参与过一个买纸尿裤就可以捐出一份爱心,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实现计划免疫的活动。已经上小学的熊壮壮说:“我都不用穿尿裤了!买来送给小猪弟弟(朋友的孩子),他还要穿。用我的钱买好吗?”他有个大存钱罐,到处搜罗家里的硬币存进去。于是,带他去超市买纸尿裤,当然,还从他的存钱罐里拿了些钱。

我好像看到,那颗爱的种子已经萌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