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梦:有梦的孩子飞得高

圣诞夜的特殊来客

字体:16+-

1944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盟军轮番轰炸德国占领的比利时、奥地利,并开始进攻德国本土。

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小木屋里住着60多岁的汉斯奶奶。汉斯奶奶的丈夫原是守林人,开战不久被征召到兵工厂做工,后死于一次意外事故。儿子在前线阵亡,儿媳妇死于盟军的空袭,现在只剩下她和孙子科尔曼相依为命。

圣诞夜来临之时,祖孙俩只剩下半袋面粉和地窖里的8个马铃薯,还有一只每天打鸣的公鸡,他们要靠这些食物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季。突然,“笃笃笃”,有人敲门,汉斯奶奶慌忙吹熄蜡烛去开门。门外站着两个头戴钢盔的士兵,他们身后还躺着一个大腿上正在流血的士兵。站着的士兵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同时用手比画着,汉斯奶奶立马知道了站在她面前的是德国的死敌—美国士兵。

美国士兵不懂德语,祖孙俩又不懂英语,幸好汉斯奶奶和受伤的士兵都能讲几句法语,汉斯奶奶见美国士兵伤势很重,不由动了恻隐之心,让他们进了家门。

受伤的美国士兵叫罗杰斯。据他介绍,高个士兵叫托尼,黑人士兵叫哈雷尔。他们是美国第一军的,前天战斗结束后同大部队失散了,在森林里瞎闯了两天。他们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刚好看到这儿有灯光,于是前来求救。

汉斯奶奶吩咐孙子:“去把那只大公鸡捉来,还有8个马铃薯。”

正当汉斯奶奶布置餐桌时,又有人前来敲门。这次,门外站着5个德国士兵。

孙子科尔曼吓得浑身发抖,因为窝藏敌军会被当作叛徒处死。汉斯奶奶也很害怕,但她还是强作镇静,迎上前去说:“圣诞节快乐!”

“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您这儿休息一夜吗?”带队的下士问道。

“当然。”汉斯奶奶说,“你们还能够吃上一顿热饭。不过,我这里还有3位客人,你们大概不会把他们当朋友。现在,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大兵吗?”下士有些警觉地问。

“听着,”汉斯奶奶严肃地说,“你们,还有屋子里面的那几个人,你们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以母亲的名义要求你们,忘掉战争,过一个祥和的圣诞夜吧!”

5个德国士兵一时呆住了。下士扭转头,对他的伙伴们摊开手,做了个无可奈何的手势。汉斯奶奶说:“话已至此,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饭了。”

德国士兵很听话地将武器放在柴堆上,美国士兵也跟着这样做了。

他们十分紧张地挤在一起,个个面带尴尬的表情。这时,汉斯奶奶气定神闲地说:“这下食物不够吃了。科尔曼,你快去地窖拿些面粉上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孙子科尔曼从储藏室拿来面粉时,他发现那个曾在法兰克福医学院学习过的德国士兵正在检查罗杰斯的伤口,说:“这位先生伤口没发炎,多亏这天气!不过,他失血太多,需要休息和营养。”不共戴天的仇敌在这一刻仿佛成了一家人。

这种奇特的休战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汉斯奶奶和孙子用两根木棒和家里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罗杰斯躺上去,随后把3位客人送到门外。

这时,德国下士走到门外,从包里拿出地图指点美国士兵如何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握手道别。

汉斯奶奶哽咽着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士兵和美国士兵轮番走上来,吻了吻汉斯奶奶的额头,然后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梦想启示

歌德在巨著《浮士德》里写道:“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

在这里,汉斯奶奶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让不共戴天的8个仇敌忘记仇恨,抛弃政治上的信仰,和平地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平安的圣诞夜。这到底是何种神奇的力量,让敌对双方在残酷的战争间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有着童话般色彩的真实故事呢?

那就是人们对家与亲人、对温暖与温情的渴望。正如汉斯奶奶所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