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很多培养习惯的好思想、好方法、好规范。在习惯的培养中,我特别希望大家能重视、继承这些优良传统。
宋代的教育家朱熹,被称为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他专门写了《童蒙须知》,论述的就是儿童的习惯培养。书中这样写道: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凡脱衣服,必整齐折叠箧(qiè音切,即小箱子)中。勿令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huàn音焕)。破绽,则补缀(zhuì音坠)之。”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百凡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
衣服脱下来,要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是一件小事,但要真正做到做好则并不容易。比方说,孩子早上起来,大叫:“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子呢?”每天早上都在找袜子,找了半天也找不着。这就是不良的习惯。
作为我们的子课题学校之一的北京府学小学的老校长李熟熙非常用心。他对学生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要求:凡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每个人上学期间,要有两双袜子,每天回家要洗袜子。第二天要穿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
每天洗袜子,要穿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这看似一个简单的要求,对一个小学生意味着什么?
穿着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不仅脚丫子很舒服,还有一种面对新开始的愉悦,对新的一天,新的生活的向往。而且洗袜子能养成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年龄越小,我们提出的要求就要越具体。
有一次,府学小学组织学生去亚运村玩,其中一项是跳蹦蹦床。别的学校学生一脱鞋,臭气熏天。可是,府学小学的学生脱了鞋,却闻不到一点儿异味。这让管理人员大为感动,特别欢迎府学小学的学生。这就是行为习惯的差异。
北京实验一小的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个要求,写字之前要洗手,把手洗干净了,才能看书写字。我觉得这也很有意义。小孩子总喜欢用手东抓西抓,脏乎乎地马上又拿起笔写字,本子上污迹很多,这就是不良习惯。要求先洗手,从心理学上来讲,洗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我要写作业了,写作业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我要把手洗干净了,才能好好写作业。
总之,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期。
相关链接
未成年人的十个好习惯
习惯一: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国旗、国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要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习惯二: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看到别人的微笑,我们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友善,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会微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人。
习惯三:尊重他人,耐心听他人说话
尊重他人是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态度。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养。
习惯四: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不乱动别人的东西,不打扰别人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他人要及时道歉。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父母的工作单位、姓名等情况不要随便和别人说。
习惯五: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在家里、学校里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善始善终对于儿童是困难的,却又是必要的。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其责任心的形成。
习惯六: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高尚道德的重要内容。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习惯七: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观看比赛时应热情为双方运动员加油,不能起哄、谩骂裁判、运动员。观看演出时,演出结束时,要鼓掌致谢,要有秩序地退场,不随便中途退场。
习惯八: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
按规则办事是地球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需要,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因此,上下楼梯或者乘坐滚梯请排队靠右行,留出左侧通道,供有急事的人迅速通过。
习惯九:勤奋自强,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大脑是思考的机器,机器好,学习效率才会高。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锻炼对于健康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健康第一是少年儿童教育永恒的方针,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基本保障。
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注意: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不成运动习惯,长大了很难养成运动习惯,而一个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必定下降。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校园运动1小时以上;初中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9小时;高中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8小时。
习惯十: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在现代社会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要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袜子,注重牙齿健康,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等。
教你一招
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比如,小孩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就特别注意看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笑,还夸他“孩子真聪明,嘴巴真巧”,那这孩子第二次还会骂,而且会骂得更厉害。小孩子并不知道他的行为的后果,他只关心大人的反应。所以,对孩子骂人的第一次,最好的反应就是冷处理,让孩子自讨没趣,他才会明白:“这不是好事情,别人都不喜欢。”
[1] 以上指标的设计和解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习惯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课题的结题报告由孙云晓和陈卫东执笔完成。详见孙云晓、邹泓主编《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报告》,北京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2] 孙云晓,邹泓主编:《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报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 高寿岩:《怎样改正写作业拖拉的习惯》,载《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