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孩子的学习状况是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父母们最烦恼的问题,因为不爱学习或者学业失败的孩子比比皆是。
孩子的学习问题千头万绪,明智的父母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和优势;二是学会抓根本,抓住“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里重点谈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抓指导孩子学习的根本,即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父母的解释和导向风格,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讲清楚一些,需要借助心理学的发现和建议。
2012年11月,我在北京见到了马丁·塞利格曼先生,他是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我了解他是从“习得性无助”现象开始的,而我认为所谓积极心理学就是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
1967年,读博士期间的马丁·塞利格曼在参与研究动物时发现,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心理学家们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可能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孩子会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等。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误区呢?这与父母的解释和导向风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比如,当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父母会怎么评说即解释呢?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豆腐提不得呀。”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学数学的料。”显然,父母如此消极的解释风格会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更加绝望,也就更难以继续努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解释风格导致乐观,消极的解释风格导致悲观。何为积极的解释风格呢?就是不把孩子出现的某些问题归结为难以改变的原因,而是归结为可以改变的原因。
比如,仍以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为例,父母如果解释为:“孩子,你完全有能力学好数学,这次没有考好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复习。”“偶尔一次没考好不能证明学不好,吸取教训加倍努力,一定能够赶上来!”这样的解释是人性化的,也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解释不仅会被父母的理解所感动,更有可能增强自信心和激发奋斗的志向。如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说,最重要的层面是对于永久性的解释。要告诉孩子不是事情发生了就一成不变,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变状况。
积极的解释风格是引导孩子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推进器,让孩子保持自信心是学习好的重要前提。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正如过去我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孩子来说,不完全是这样。上海闸北八中的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孩子有个特点,不是因为失败了,他才更努力去做,而是成功了,他才更努力去做。由此可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反复失败的孩子会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成功教育就是要把反复失败变为反复成功。
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上海闸北八中有一个孩子,叫周彩虹,是一个企业家的女儿,13岁,个子高高,漂亮可爱,衣服也穿得非常得体,但就是不爱学习。
老师很负责,说:“彩虹,今天放了学,我专门给你补课,我相信你肯定能学好。”周彩虹却说:“老师,我五点半要赶最后一辆班车,您要给我补课,您就得给我钱打出租车,否则我没办法回家。”老师心想,存心捣乱,这个孩子是大款的女儿,而且平时根本也不小气,哪个学生没有钱交饭费,她替人交,没有书费,她给人交,她干嘛问老师要打车的钱呢?原来是她不想学。于是,老师说,“好吧,你回家吧!”
过了两天,老师找周彩虹谈话,说:“彩虹,你个子高,审美眼光也不错,我看你去当模特挺适合的。”一听这话,周彩虹眼睛发光,说:“老师,我太想当模特了!”“老师给你一些资料,你看,现在某某大学正在招模特办培训班,我看你能行,你要想去,我就推荐你。”“真的?”老师点头。后来周彩虹考上了模特班。
没想到,这孩子学了模特之后,非常积极,进步很快。全校举办文艺汇演,她积极组织班里同学进行模特表演,结果这个节目获得全校一等奖。
这一天,老师又找她谈话,说:“彩虹,你模特学得真不错,给班上争了光,看来你很想将来就从事模特这个职业吧?”“我这一辈子就是想从事模特职业。”老师说:“我也希望你能实现梦想,这有一些关于模特的资料,你看一看。”
周彩虹一看,是关于模特资格的规定,最高一级的模特必须大学毕业,最低一级的模特也得要高中毕业。于是,老师说:如果从现在开始,你能努力学习,我相信你还有机会实现你的模特梦。于是,彩虹主动找各科老师补课,成绩进步很快。
这位老师的方法就是用成功引领成功。成功的体验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牵引、迁移作用。我曾经为上海闸北八中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文学,叫作《唤醒巨人》(又名《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收入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我想,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而这巨人就是自信。
刘京海担任上海闸北八中的校长之后,将曾有“垃圾学校”和“差生集中营”之称的闸北八中改造成为了一所名校。可以说,他是中国对所谓“差生”问题颇有研究的人,教育女儿自然也有一套。
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学习成绩从前6名滑到了倒数第10名。妻子非常紧张,说:“你还研究差生呐,你的女儿都快成差生了。”刘京海说:“放心吧,女儿包在我身上,一定能让她成功。”
这天晚上,刘京海让女儿拿出数学卷子,问她会不会做,发现女儿都会。他说:“女儿多聪明呀,没有一道题可以难倒你,只要有信心和细心,成绩一定好!”“可我才得82分。”女儿依然心有余悸。父亲说:“分数是测试你会不会的。你都会了嘛,我给你100分!”
女儿兴奋起来,又看作文,因为她没有写出后两部分内容。父亲说:“作文关键看才华不看分数。女儿绝对是作文天才!如果仔细审题,把后两个内容写出来,那就是范文的水平了。”女儿听了信心大增。没过多久,孩子的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我特别提醒父母们,一定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享有成功的体验。尤其在新生入学时,如小学一年级或者初中一年级,老师和父母要特意在开学的第一个月营造出快乐的氛围。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如果能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将会有利于孩子建立信心。具体来说,第一个月的学习要选择较简单的内容,让孩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老师和父母要多表扬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感觉到上学真好。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已经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这是幼儿早期教育过度开发的恶果。开发太早,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感。“学习很可怕,我学不好。我肯定又要挨批评了。”当孩子对学校产生畏惧感,那么上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