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读书,我最强烈的反应就是感恩,因为读书把我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读书使我抵御了魔鬼的**,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66年,我11岁,把中国拖进文化沙漠的“**”发生。我哥哥15岁,在青岛某工厂的技校学习。当时,工厂里也闹“**”,图书馆把文学名著扔了一地准备烧毁。我哥哥觉得把书烧了可惜,趁着没人的时候,偷了一书包书回家。万万没想到,这一书包的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父母都是工人,近乎文盲。由于物质和精神都贫困,他们从来不给孩子买书、订报,觉得孩子将来是靠出力气挣饭吃的。出乎意料的是,我读了《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苦菜花》《风雷》《烈火金刚》等文学名著,痴痴地做起文学梦,立志当一个作家。在批判“一本书主义”的风潮中,我信奉了“一本书主义”。
虽然我也当过红小兵和红卫兵,但我从不打人,因为在那段是非颠倒人性疯狂的日子里,我到处寻找各种图书,居然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和《红楼梦》,还迷上了唐诗宋词。因为文学梦,我自15岁写日记至今达40多年;因为文学梦,我选择了浪迹天涯的记者生活;因为文学梦,我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如今,我已经出版多部文学作品和《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这一切成果都起因于11岁养成的读书习惯和文学梦。
在我看来,成年人读书如同品茶,而童年时代的读书犹如吃奶一般重要,因为它会长成人的血肉和骨骼。我甚至认为,一个孩子如果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在心里头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一辈子不会寂寞;养不成读书习惯的人,一辈子都不知所措。
我完全相信,身为父母没有人不希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是具体该怎么做?有些父母愤愤不平地说,我的孩子任凭你怎么说,就是不喜欢读书,整天迷着上网打游戏,我都快愁死了!那么,我们就以阅读为例来探讨一下习惯如何培养。
请父母们思考以下五个关于阅读习惯的关键环节。
第一,人是环境的产物,父母是最好的榜样,书香之家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所谓书香之家,就是家里不仅有很多书,并且父母具有读书习惯。孩子经常看到父母在读书,就会很自然地模仿,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呢?
有一次,我到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某镇的一所学校和小学生进行交流,58个孩子当小记者采访我,问我很多问题。我说,我也问你们几个问题吧,我说:“家里有5本书的举手让我看一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手了,还有大约10个孩子没举手。我又说:“你认为爸爸有读书习惯的举手给我看看。”结果58个孩子只有18个孩子举手。接着又问:“你认为妈妈有读书习惯的,举手给我看看。”一举手,还是18个。我想,40个家庭的父母没有读书的习惯,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曾经在全国做过调查,发现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这可能是一个规律。其实,这正是说明了儿童的成长是有特点的,儿童是在模仿中长大的,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如果父母喜欢看书,孩子哪怕只有两三岁都会学着拿起书,不管书拿的方向是正的还是倒的。
第二,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因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故事对他们最具魔力。如果父母坚持从幼儿阶段就给孩子读故事听,小学阶段坚持与孩子轮流读书或者互相讲故事,孩子能不喜欢读书吗?如果固定读书时间,甚至固定舒适的阅读位置,更会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第三,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偏爱看电视或玩网络游戏的孩子,也有很多办法引导。比如,他看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或网络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他可能会对原著或相关图书产生兴趣,父母与其一起读效果更佳。
第四,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而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带孩子逛书店。给孩子适量的钱,让孩子在书海浏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和最需要的书。注意:儿童阅读兴趣第一,相信孩子会由兴趣入手敲开神奇的知识之门。
第五,有些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好动不好静,他们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旅行读无字之书就是富有魅力的选择。如果委以重任,请孩子查阅资料做旅行的设计与安排,特别是参观名胜古迹和名人故居,请孩子做导游,都可能促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做到以上任何一条,孩子就有希望喜欢阅读。如果做到以上两三条,孩子就有希望养成阅读习惯,并且终生受益。
教你一招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全世界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经验之一,就是不要把电脑放到孩子的房间,而是放在父母的房间或者客厅。因为电脑放在家庭的公共位置,孩子上网的时候总是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就会提醒和控制自己不要上网时间太长,更不宜上暴力或色情网站。如果电脑放到孩子的房间,是对孩子很大的**,他可能半夜起来上网,难以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