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

【案例分析】一个白领家庭的购房行为

字体:16+-

近年中国房地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购房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一拨拨的购房者中,有一部分是有房一族,尽管他们的购房动机各异,然而投资和改善居住条件是两个最直接的动机,但是有些人的购房动机并不那么明显。

陈先生和陈太太是广州市的二次置业者,他们与许多人一样,已经享受了福利分房的待遇,在1996年得到了一套三室一厅、面积为96平方米的房子,位置离市中心较近。但是,陈先生和陈太太工作的单位,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南,二人经常要早出晚归,难得在一起吃一餐饭。这种生活方式一直持续了六七年,直到2003年的一天,情况发生了改变。

陈先生和陈太太又有4天没在一起吃过饭了。这天下午,陈太太给陈先生打电话,要他下班后一定回家吃晚饭。陈太太一下班就开始为这顿晚饭张罗开来,做了先生最爱吃的酸菜鱼。饭菜做好后,陈太太左等右等,一个小时后才等来一身疲惫的先生。饭桌上,陈太太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开始谈她同事买房的事,话语间流露出对这些同事的羡慕之情:房子很漂亮,装修有格调,结构很合理,生活很方便,价钱公道,等等。

谈到房子的问题,陈先生也想起自己单位最近公布了在另外一个城市开发的一些房子,欢迎职工购买,职工购买的价钱特别优惠,许多职工都想认购。陈先生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太,问她是否也买一套。

“买房子!好啊!”陈太太一听可高兴了,好像等这句话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似的,她那突如其来的大嗓门差点没把陈先生吓一跳。“就这么着,买套新房享受一下。”陈先生看太太这样高兴,知道太太很想再买一套房,也就同意了。“买房”这件事,就这样自然地列入这个家庭的年度计划了。陈太太常高兴地把这件事挂在嘴边,看到她的同事,总要把这事议论一番。

十多天后的一天,陈太太向陈先生提出了在另一个城市置业是否合适的问题。陈先生奇怪太太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陈太太把这些天与同事讨论的情况告诉了先生:他们都认为在另一个城市置业,要么是投资,要么是要到该市工作,或者是作旅游休闲之所,咱们好像没有一条能沾得上边的,难道因为有优惠就到那么远的地方花几十万去买套房?陈先生一听有道理,“要不我们就不买了”。陈太太想了想,尽管心里有点不甘,但要到那么远的地方买套房,也的确不合算,就同意了先生的提议,买房这件事也就此告一段落。

时间不长,陈太太又旧事重提。“不买另一个城市的房子,我们有没有必要在本市再买一套房?”陈太太的想法也是陈先生在这段时间一直考虑的问题。陈先生和陈太太都觉得奇怪,每每想到买房,一种莫名的兴奋总会油然而生。他们是否真要考虑在本市再买一套房呢?陈太太摆了一些他们应该买房的理由:(1)原来的房子已有六七年了,需要全新装修和买家具,与其花一笔钱装修和买家具,还不如交首付买套新房。(2)双方的住房公积金差不多可以满足每个月供房之用。(3)现在的房子正好在各自上班单位的中间,来回跑彼此都辛苦,可以买套靠近其中一人单位的房子。陈太太的理由既现实又可取,接下来的事是夫妻两人走访各自单位附近的楼盘,看是否有彼此都满意合适的。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陈太太和陈先生在百忙之中抽空实地考察了好几个在他们各自工作单位附近的楼盘,也看了几个朋友介绍的楼盘。忙碌几个月,有关楼盘的知识倒是增长了不少,开了眼界,但也确实把他俩累坏了。而且最终结果却是没有他们都满意的:不是规格不行,就是价钱不合算,要不就是对售楼小姐的服务不满意。看来,在一方单位附近买房的想法又要泡汤了。

“算了,还是把钱省下来做别的吧。”陈先生垂头丧气地对陈太太说。陈太太也默认了——找不到合适的,有啥办法嘛!

陈先生以为买房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可到了“五一”黄金周,太太提议到番禺区去看一个她的同事。这个同事刚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单位不久,就在一个新楼盘上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陈太太把这位同事给她的有关这个楼盘的宣传单拿给先生看,顺便说:“听说那里的房子很不错,而且在黄金周购房还有很多优惠呢!”陈先生回应:“不错有啥用,解决不了我俩两边跑的问题,我们要买的不是单位附近的房子吗?既然没有合适的,还有必要买其他地方的吗?”陈太太说:“是的,但我们去看看也无妨嘛!”陈先生拗不过陈太太,只好答应。

等他们到了这个楼盘后,他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安静,更重要的是靠山面水,地方宽绰。这个环境对住在市中心、工作在繁忙拥挤区域的陈太太和陈先生来说,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陈先生有点动心了,再听太太的同事历数这里的诸多好处,也就情不自禁跟太太的同事一起去看样板房。路上陈先生碰到了一个熟悉的脸孔,他热情地迎了上来,原来是一位很久未谋面的朋友。这位朋友正是在这家房地产公司任副总经理,他答应会给些力所能及的优惠。陈先生和陈太太看了几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对其中四楼的一套特别感兴趣。陈先生和陈太太略交换了一下意见,当即交了订金,办了相关手续。

在回家的路上,陈先生笑问陈太太是否早有预谋,陈太太一语道破天机:“买新房、住商品房是我的一个梦!”“为什么?”陈先生问。“商品房新潮,而且往往结构合理,好用。”陈太太的回答并没有打消陈先生的忧虑,他怀疑这么快下订金是否有点太冲动了。陈太太安慰他:“我们之所以这么快决定买这套房子,看似一时冲动,其实并不尽然。”陈先生想不到他太太竟有如此一说,带着欣赏的口吻说:“愿闻其详。”陈太太自信地继续谈她的看法:“这房子的确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你想想,我们原来的房子是在路边,而且是在高层,噪声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这里,而且要买低层房子的原因。”“啊,原来如此。”这时陈先生才恍然大悟。

如今,陈先生和陈太太入住新房有半年了,他们都很爱这个新家,时不时请朋友来分享其幸福和快乐。尽管俩人上班的距离更远了,但并没有感到太大的不方便,穿梭于市中心和楼盘间的巴士专线直达,基本能解决上下班交通问题。偶尔的买东西不方便,也被其良好的环境抵消了。他们还介绍一些朋友来买房,成了业余的销售人员。下一步他们要做的重要的家庭决策可能就是买车了。不知他们会买什么样的车呢!

(资料来源:案例:一个白领家庭的购房行为[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9333cd0216fc700abb68fc0f.html?Qq-pf-to=pcqq.c2c.)

思考题:

1.陈先生和陈太太的购买行为有什么特征?

2.哪些因素影响了陈先生和陈太太的购房决策?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3.陈先生和陈太太真正的购房需求是什么?在买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4.运用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描述和解释陈先生和陈太太的购买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