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习风格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字体:16+-

人们在学习时,都会表现出一些个人特有的方式,它们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甚至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学习风格。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倾向,并反映在处理和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经常的、稳定的、具有倾向性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者凯夫(Keefe)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界定学习风格为:“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因此可以理解学习风格是学生集中注意,并试图掌握和记住困难的知识和技能时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情绪、对集体的需要以及生理的需要。

(二)学习风格的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三)学习风格的分类

在学习中,不同的学习者由于个体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学习风格。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学习和思考抽象的理论,有的则对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而对形象、生动的内容情有独钟;有的学生需要他人的约束和经常性刺激,有的学生则更善于自我激励……以上这些不同学习风格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等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和选择,当学习与自己的风格相适应时,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反之,学习效率会明显降低。

目前,通常从生理方面、感知觉的偏爱、认知风格的差异等方面对学习风格进行分类。

1.根据生理方面进行分类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奏,在不同的时间段学习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喜欢在清晨学习,他们在清晨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有的人喜欢在夜晚学习,他们在夜间大脑高度兴奋,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特别高。还有上午型和下午型学习者。

另外,每个学习者倾向于在不同情况的物理环境中进行学习。物理环境包括声音、光线、温度、坐姿等,如有的人只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而有的人则对一定音量的环境声音不敏感。学习的社会环境体现为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独立学习和结伴学习等,不同人对学习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并影响学习效果,如有的人不适应协作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效果不佳,而有的人擅长协作学习,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根据感知觉的偏爱进行分类

人们接受和加工信息、进行学习时,要借助不同的感觉器官,如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摸等。由于个人身心特点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觉通道有不同的偏爱。在感知觉方面,学习者主要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三种不同风格。

(1)视觉型

有的人喜欢通过视觉的方式接受信息,称为视觉型学习者。这类学习者善于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喜欢通过图片、图标、录像、影片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他们会把要学习的东西在脑海中组成图像和动态片断,此时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有研究证明40%的学生能记得3/4他们读到或看到的东西。

拓展阅读

视觉型学生常见的学习行为

1.希望老师多写板书,喜欢做课堂笔记。

2.复习时喜欢用纸和笔复习,一遍遍抄写,反复默写。

3.希望在安静的场合下学习,独自学习效果更好。

4. 喜欢和动作型的人交往。

5.听课时喜欢坐前排。讲话很快,眼睛在看,头脑转得很快。

6.用图片、投影、软件等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喜欢记忆信息视觉化。

7.在学习中70%~80%来自视觉型记忆,但分为形状记忆型和颜色记忆型两种。

8.在8岁前听觉记忆比较好,9岁开始视觉记忆增强。

9.比较喜欢理科,喜欢从事画家、设计师、工厂技术员等工作。

10.可以多采用看电影、电视、幻灯、计算机、展览会等视觉呈现方式进行辅助学习,还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

11.生活比较有条理,整洁,讲究衣着,爱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喜欢自己看,而不喜欢听别人介绍。

(2)听觉型

有的人喜欢通过听觉了解外在世界,称为听觉型学习者。这类学习者善于通过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讲授、讨论、听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听觉型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知识经过老师讲解后,他们就容易理解、记住,其学习效率也比较高。有研究证明30%的学生记得课堂上听到的75%的内容。

拓展阅读

听觉型学生常见的学习行为

1.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课,但不爱做笔记,爱把刚学到的东西复述一遍。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多讲解,以帮助其学习。老师应多进行讨论式教学辅导。

2.记忆东西喜欢反复读,大声读。

3.愿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听别人讲来学习。

4.复习时喜欢用录音机录下重点内容反复听。

5.说话慢,读书时爱跳跃式进行,对字词的理解快。

6.音乐感强。

7.用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讲故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活动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也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

8.比较喜欢文科。

9.喜欢交谈、听音乐,爱说:“我听懂了你说话的意思。”

(3)动觉型

有的人更习惯动手或用身体运动来探索世界,称为动觉型学习者。这类学习者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如通过做笔记、在课本上画线、亲自动手操作等来学习。动觉型的学生不善于从书本中接受知识,他们往往要借助实际操作进行学习,这样学习的效率自然就差一些。动觉型的学生会运用身体的移动和活动来练习和理解。有研究证明15%的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能学得更好。

拓展阅读

动觉型学生常见的学习行为

1.通过动作来记忆事物的类型。这类人心灵手巧,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时,都能马上记住技巧。

2.通过整个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来进行记忆,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如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

3.这类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动手,多进行实验和制作,并从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要让他们逐步习惯从书本中吸收知识。

4.见面喜欢主动打招呼,如问他“你好不好?”他的回答是“我感觉还可以。”

当然,还有混合型学习者,即学习者同时具备了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的多重特征。

案例:《望庐山瀑布》

教师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庐山有一些了解,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向学生推送不一样的学习资源。例如,通过班班星中的资源,如图2-6所示,向视觉型学习者和听觉型学习者发送不同的Flash课件,向前者发送一些关于庐山的视频和图片,向后者发送关于庐山的美景的视频及相关讲解,如图2-7 所示。

图2-6 班班星资源

图2-7 Flash课件

图2-8 生词的拼写

对动觉型学习者,可以让他们在电子书包中自己动手写生词的笔画,如图2-8所示。或者为学习者提供庐山的相关图片,让学习者根据古诗中的诗句为图片填充颜色,了解诗中的意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互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挥学习风格的特长。

3.根据认知风格的差异进行分类

认知方式可被理解为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的一种偏好性、习惯化的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方式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如表2-1所示。

表2-1 认知方式的分类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