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

三、混合学习的设计

字体:16+-

目前在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领域中混合学习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合学习课程设计框架如图4-17 所示。

图4-17 混合学习课程设计框架

混合学习课程设计工作大体可以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指在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之前,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用来确定该课程是否适合开展混合学习。前端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1)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分布情况、基础知识、学习个性等掌握学习者的相关特征。(2) 基于知识分类的学习对象分析。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学习者应当达到的学习目标。(3)混合学习的环境分析。前端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及依据学习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学习目标,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二)活动与资源设计

这个阶段的课程设计包括三个环节:(1)总体设计环节;(2)单元(活动)设计;(3)资源设计与开发。在总体设计环节,应在明确了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之后,对相应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总体设计实际上是为其他两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总体设计将会体现整个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与结构,使单元(活动)设计环节和资源设计与开发环节的设计更加顺畅。总体设计环节必须不断追问的问题是究竟哪些活动和资源适合于让学生自学,还有哪些适合于典型的教室情境。

(三)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是课程设计的第三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如使用电子学档)、课程知识的考试(如在线考试)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情况评定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前面两个阶段所确定的学习活动目标、混合学习的环境等是进行评价设计的重要依据。

案例:混合学习课程的开设情况

下面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Ualbany SUNY) 教育学院面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的课程“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为例对混合学习课程进行介绍。

(一)学习支持服务

新的课程开课前,教师会发给学生一份书面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信息和教师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和编码、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师的联系方式、办公地点和时间等;(2)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3)学习环境,对如何进行混合学习进行指导,重点介绍在线学习的网上地址、登录方式、学习理念和要求等;(4) 课程设计与活动概述,结合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要求进行细化,让学生清楚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及应采取的学习策略;(5)课程阅读文献以及教材信息;(6)课程表,这是课程的总体安排表,它将课程内容模块的时间安排、每周的学习主题、文献阅读任务和在线学习活动内容等一一列出;(7)课程考核评分标准,对作业、学习活动、考试所占分数比重进行说明;(8)其他,诸如对版权保护、学术不端的规定以及为残疾学生特别提供的信息等。

学校网站中专门为学生设立了“信息技术服务”(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网页,向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指导。在这里,学生可以查到校园网技术管理部门的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在线课程的注册办法、流程等信息,还可以获得在线学习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答服务。

(二)学习环境

由于是混合学习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面授课外,还需要学生在线进行学习。在几门混合式学习课程中,在线学习过程是在Blackboard 9.1教学平台中进行的。

当学生登录进入Blackboard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注册的课程。老师和学生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功能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只要定期上来查看有没有新的课程相关资讯,就可以了解老师接下来要大家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后将上课的讲义放到平台上,让学生们自由下载。目前Ualbany SUNY已经推出了Blackboard移动学习项目,使用iPad、iPod Touch、iPhone 等通过Wi-Fi连接,就可以浏览和点评信息、学习资源、Blog和期刊以及参加讨论等。除了不能下载文件、提交作业和考试外,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进行在线学习。

(三)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

1.课程组织与安排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表(Course Schedule)把课程的总体安排计划向学生介绍清楚。以“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为例,该课程将所学内容分为了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更为具体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详细列出该单元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对需要阅读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获取路径或方法以及在线的学习任务等都以表格形式做了简洁的表述。还对每个单元的面授时间进行了确定。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对混合学习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指导思想。这部分的设计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度的结构,决定了该门课程混合学习的优势能否发挥。

2.面授学习

在面授课堂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发展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被频繁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大量的学习任务需要小组协作完成;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反思,老师精心组织了讨论。因此,在面授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活动并非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以大量的讨论、课堂陈述、评价等活动方式来进行,教师的点评与讲授贯穿于这些活动之中。课堂陈述(Presentation)是美国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相当于口头学术报告,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文献阅读任务,在与师生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3.在线学习

混合学习课程中,大量的教学任务需要通过在线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在在线学习这个环节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在线学习资料的提供、在线的点评来实现的。而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线学习资料的阅读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在线讨论、资源共享、协作作业、评价反思等。如学生要阅读大量的教师上传的文献资料:为在线和课堂讨论做准备,并完成各种作业,提交到在线平台。由于课程具有Web2.0的特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课程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在线提问与答疑也是在线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提问,除了教师会进行释疑外,学生之间也会进行互助答疑。另外,学生也经常会对学习内容、其他同学发布的作业成品等进行点评、反思。除了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外,教师还会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校外见习、参观等活动,以作为以上教学活动的补充。

4.学习评价

在混合学习课程中,教师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形成了以综合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如在“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这门课中,对知识建构的设想部分占35分,对知识创新的教育原则的贡献占25分,对核心问题的学习占30分,参与在线和课堂讨论占10分。由此看出,老师要考测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某些理论、内容的学习,而且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的实践行为及效果。

案例来源:邢晓春,《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介绍及特点分析——以Ualbany Suny的课程为例》,载《中国远程教育》,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