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学业水平的评价

字体:16+-

一提起学业水平评价,人们通常会想到测试和各类考试,如影响较大的高考、会考、中考、水平测试、学期末考试以及其他类型的各种考级测试等。这些考试通常具有分类、分级、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因此常常成为教师和学生最为重视的一类评价活动,特别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和中考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了其终生所从事的职业。但实际上学业水平评价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此。学业水平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在某学科某阶段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水平,其作用在于对学科教学的激励、诊断、促进和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判定和改进。因此学业水平评价的重点不仅仅是最后的分数或等级,而且是学生的表现及对表现背后原因的分析。

当前学业评价的结果通常用来作为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还是进行教学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学业评价提供的信息,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学校可以为人才培养制定新的政策和方法,调整教学教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服务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业水平评价是学生评价的必要方式,其工具价值明显。

学业水平评价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它既为教学服务,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此类学生评价的有效性表现在评价的即时性,学生的阶段性进步或发展能得到即时的判别、展现及改正调整,能较好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学业水平评价考试一般由专业教研人员、教研小组或教师命题,针对性强,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数学学科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某校高中部在新学期将正式启用“学科学业水平评价及学分认定表”(以下简称“评价表”)进行学业水平评价。由教研组组织,对评价进行了说明。

1.“评价表”的内容和作用

以数学学科为例,高中数学对学业水平的评价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即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以及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其中多元化评价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如图6-23所示。

图6-23 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内容

启用的“评价表”既重视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表现,还关注学生特长。若从“方式多元化”角度来对照,可以发现:

(1)表中“目的兴趣”与“课堂表现”属于定性评价,“单元测试”与“期中(末)成绩”属于定量评价,“作业状况”按作业的不同类型有定性与定量两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表中“过程表现”与“考试成绩”各占50%,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对学生特长采取加分的方式,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

(3)表中将课内评价分为“目的兴趣”与“课堂表现”,课外评价分为“作业状况”与“单元测试”,体现了评价方式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评价者对评价表的具体操作适宜采取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方式。

2.如何实施

学业水平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是任课教师,还应包括学生,甚至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

“评价表”中的定量评价内容,如单元测试成绩、期中成绩及期末成绩,操作起来相对容易。而“评价表”中的定性评价内容,如目的、兴趣、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在实施的初始阶段,操作起来难度会大些。因此对于“评价表”的操作,在定性评价的内容方面形成了三个方面的认识。

(1)对“目的兴趣”的评价,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及家长,采取阶段性自评、组评、师评的方式。关注点有:①是否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②是否有学好数学的信心;③有没有勤奋、刻苦的意志品质,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④能否积极参加数学选修或实践活动。以上4个关注点,学生符合3项,即可得9~10分,符合2项得7~8分,符合1项得6分,否则得6分以下。

(2)对“课堂表现”的评价,评价主体应以教师、学生小组组长为主。关注点有:①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候课、预习、阅读、笔记等;②能否独立思考,包括肯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改进思考的方法;③能否与他人很好地合作与交流;④能否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质疑、调整和完善;⑤能否将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比较准确地表达并进行交流。以上5个关注点,学生符合3项即可得9~10分,符合2项得7~8分,符合1项得6分,否则得6分以下。

(3)对“作业状况”的评价,根据作业类型,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方式,若采取定性评价,可采取评语或成长记录等方式,使用激励性语言,客观地描述学生的状况;若采取定量评价,可采取等级制,并注意及时反馈。作业的类型包括常规作业、课题研究作业、开放性作业、专题总结等,呈现的形式可以是:①习题解答;②学习体会;③数学小论文;④研究或调查报告等。这4种呈现形式中,①应达到常态化,并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质量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②③④可以阶段性实施,作为对作业状况评价的必要补充。

实施学科学业水平多元化评价,要加强对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研究,树立评价者的主体意识,将教学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对学业水平的多元化评价,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调控教与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案例来源:梁长法,《对学科学业水平多元评价的认识》,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http:∥www.nflsxl.com/info/2013/1/16/info_25_2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