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教育的原野上:学校管理日记

关于家长的一些建议(二)

字体:16+-

2010年10月29日

最近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让我很挠头的事。

一日,教育局转来一个家长反馈的情况:该班一个任课教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于不完成作业的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孩子和家长都不能接受,要求学校坚决换掉这个老师!学校接到反馈后马上进行了相关调查:家长反映的教师是一位老教师,一贯的教学作风就是严谨、高标准,不允许每一个孩子掉队!多年来教学质量在全区都是公认的第一,每年通过各种渠道要求进这位老师班学习的学生家长能把校领导的电话打爆了。但是,这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真的是非常严格,不允许学生迟到,不允许上课吃东西喝水,更不允许不完成作业。了解了这种情况后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但是家长反响非常激烈:坚决要求换掉这个老师!否则就要将事情闹大。因为她不要求孩子考什么高分,只想让孩子心情愉悦。没办法,我们克服困难换了另一个老师来教授这门功课。原以为这样可以消停了吧,谁知,从第二天开始,领导的电话更是不得空闲了,更多的家长来电话质问学校为什么换下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当了解到原因后,更是义愤填膺,对老师的做法非常赞同,并要求学校把那个孩子调出这个班,换回原来的任课老师。

唉,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家长,我真的是难死了!

现在的教师难做,这是做教师的普遍想法。这个难,有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师不断充实自己都可能难以应对。就老师们而言,这些难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存有教学相长的胸怀和志气,有废寝忘食的苦学功夫。而现在最困扰老师的是,随着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改观,现代社会舆论中同时存在两种完全相悖的对下一代的教育展望:

首先是关于孩子的未来,家长的态度就出现了两极分化,让老师无所适从。一种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就好,至于是不是学到了什么,成绩如何我一点也不在乎。所以,老师不必抓住孩子不完成作业、课堂听讲不认真等问题不放,让孩子快乐过好每一天就好。另一种家长则认为,我的孩子就是天才,将来极有希望成为各种“家”,所以从现在开始,老师要让孩子每一科成绩都优秀,甚至各科成绩都要满分,如果不能,则是老师的失职。

另一个难表现在学生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有的孩子在学龄前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知识——拼音、计算、英语等,有的能力和水平还相当高;家庭教育方面,有的家庭书香气非常浓,家长素养较高,孩子知识面广。而和这些情况相对的是:孩子入学前没有任何的学习经历,家庭更是不太注意孩子学习氛围的营造,连最起码的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角落都很难做到。其实,老师们的难不是要求孩子们入学起点有多高,而是四十多个孩子程度的“天壤之别”让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无法设定。

不同观念就造成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截然不同,再加上学校现在非常强调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办学理念,往往让老师无所适从。当然,我们教师的祖师就说要“因材施教”,要追求个性发展,要分层学习……但是,平心而论,同一个老师,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几十个人一个班级的班级授课形式下,要满足每一个学生(还有家长)的需要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解决的办法吗?有人提出:按照学生的学习现状层次分班,甚至有的老师表示宁愿去教那个最差的班。这种办法可行吗?不行。教育部有规定,这是快慢班,对学生的身心会造成伤害,决不允许按照学生的成绩编班;农村不是有复式班吗?那老师就把学生按照不同程度分组,并按照不同学生需求分别教学。这种办法可行吗?不行。先不说这样分组是不是也是变相的“按成绩编班”,单就这种形式而言,农村之所以采用这种形式,可不是因为这种形式先进,而是因为班级学生人数少、缺乏教师才采用的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无奈之举啊。

老师们啊,何去何从啊?

家长们啊,您想做老师吗?

我?啊……啊……我……头疼……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