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跟随省教育厅的“国际友好学校交流项目”考察组,对美国的三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我们访问的是位于费城的“Bancroft Elementary School”、“Greenwood Elementary School”、“New Garden Elementary School”和一所幼儿园,都是属于美国的国立学校(幼儿园),规模在当地都属中上等,在校学生数基本都在500人以上,班级人数大多在20人左右。学校的设备设施、教师配备、校长任命等都由教育局根据需要统一调配,校长的职责基本就是安排好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学校的特别需要向教育局提出申请,由教育局统一解决。
通过和这些学校的校长(园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对学校的多侧面观察等,我对美国的小学教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引发我一些思索。
美国的因材施教
作为中国的教师,相信每一个人对“因材施教”这个词都不陌生。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走到工作岗位后,每一个青年教师也曾信心满满地要在教学中贯彻之。但,不多时,我们发现,真的很难。这其中有众多因素:班容量太大,教师无暇顾及个别的差异;教师课堂上能支配的材料有限,设备条件无法实现。很多时候也只能是望“因材施教”而兴叹了!
但是在美国,我们看到因材施教是这样落实的:
1.什么样的孩子在享受因材施教?
在我们访问的几所学校和幼儿园中,都看到了学校的教师针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的培优教育,针对“学习有障碍、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的补差辅导,针对“肢体、智力甚至是心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特殊帮助。
这些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自己切实的需要,都在愉快地、自由地享受着教育带给他的帮助。
2.谁在实施着这样的教育?
在这些学校中,每个年级基本都调配了最优秀的教师针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辅导,这样的教育辅导,一般都是把一个年级有相同需要的学生集中起来,一起利用一些“不太重要的课时(美校长语——作者注)”进行辅导。此外,在这些辅导教师的队伍中,除了学校的教师外,我们也看到了来自社会和家长队伍的志愿者,由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向教育局申请、出资聘请的专业人士等。
3.在哪里可以因材施教?
除了在每一个教室老师们都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外,那些集中的特殊辅导,都被安排在了学校的图书馆、一些专门设置的特殊辅导教室,甚至是在走廊上。在这里,学生或坐,或卧,或捧书阅读,或敲击电脑,或独立学习,或享受指导,但无论怎样,都可以感受到来自他们眼睛中的那份澄净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