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庆祝吕型伟老师90华诞。首先让我代表教育学会,特别是代表我自己向吕老及师母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吕老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祝愿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这是一次教育界的盛会。吕老是我国老一辈教育家,从17岁开始从教,在教育园地耕耘70多年,见证了中国教育的百年变迁。他对教育的认识有三句话: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说得多么精辟,多么深刻。吕老一生就是在践行这三句话,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吕老是我国最富有经验的教育实践家,他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校长、教育局长,从事过教育研究工作。他的三句话就是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育真谛。没有丰富的教育实践是不可能对这三句话有深刻理解的。吕老70多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的实践。从教育局长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立即又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中,从“八五”科研规划到“十五”科研规划,带领了全国几十所中小学开展面向未来的综合教改实验。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遍了我国各地的许多中小学校,具体指导这些学校的教育改革。他给中小学老师做报告,每场都是妙语连珠,掌声不断。这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举的例子、说的道理都贴近老师,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我每次听他的报告,也总有很多收获,而且百听不厌。
吕老不只是一名教育实践家,而且是一名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教育问题。首先他研究儿童的特性。2004年出版的他的从教散记,他自己起的书名叫《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他说:“我从小喜欢研究蚂蚁,后来从事教育工作,就开始观察和研究人的特性了。”其次他研究如何才能发展儿童的潜能,他非常重视脑科学的研究。他说:“人们只知道有金矿、银矿,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比金银更宝贵的‘脑矿’。”他还很重视被科学家称为第二大脑的手。“就是这两个器官,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拉开了差距,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儿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吕老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有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总是走在教育界的前面,指导着教育实践。例如,他老早就提出发展学生的智力问题;改革开放不久,他总结“**”前17年的教育,认为有成功的经验,但还有不足,存在着忽视孩子们才智发展的缺点;1985年他提出重视第二课堂问题,认为儿童的发展不只是课堂教学的结果,而且受到课外活动、校外生活的影响,当时我不太同意他关于第二课堂的提法,吕老就把它改为第二渠道,其实他的思想我是完完全全同意的;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表以后,吕老首先响应,在中国教育学会时任会长张承先和他主持下,中国教育学会多次召开研讨会,学习“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举措。他自己身体力行,立即组织研究课题,在中小学开展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的综合改革实验。吕老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研究儿童也好,重视第二渠道也好,动脑动手也好,都是为了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创新人才。他认为,教育首先要把所有儿童培养成人,然后是培养成才。培养成人就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我国的家教有非常丰富的好经验,可是近些年来家教观念淡化了,好像教育就是学校老师的事。因此,要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把孩子培养成人。培养成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不只是掌握一些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长智慧。
吕老非常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不等于千篇一律,没有差异。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他反对把人“标准化”。他说:“我的60年的教育生涯,观察了成千上万名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的发展,使我形成了这样一条教育的信念,即‘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只要能扬其长而避其短,人人都可以成为出色的人才。”他认为,在讲教育平等的时候,不是用一个标准来培养人,要重视英才教育,培养大师级人才。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没有培养出世界顶尖人才而感到极大的遗憾。
吕老特别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他认为,人的潜能总是蕴藏在个性里面,“有价值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因此,教育要重视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基础教育阶段要在教学策略上采取灵活的措施,鼓励个性的发展。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出世界级的顶尖人才。
吕老是一名永不止步的教育革新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的心态却非常年轻,永远保持着学术的青春。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出许多教育革新的思想。他常常讲,教育是未来的事业,要向前看,考虑未来的教育。他把他的两本教育文集都起名为《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充分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我在和他交往的几十年中,常常发现他不断提出新问题,发出新创意,点子特别多,我们戏称他为“点子公司”。他对事件的判断与观点常常与众不同,总是高人一筹。有一次他去听一堂示范课,老师讲得很好,课也设计得很周密,听课的老师都说是一堂好课。但他说这堂课是失败的,他指出,一名学生多次举手,老师却认为已经有了正确的结论而不让他发言,反映了这位老师的教育观念问题。他认为,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种结论,我们就是要鼓励学生,在有了结论的时候,再提出问题,这才是教育的成功之处。有一次他在会上讲,毛主席提出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然很对,但是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他说,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与老师、与权威不同的问题,不仅要有智慧,而且要有勇气。我听了非常受启发,同时感到吕老特别有创新思想。
吕老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座宝库,其丰富的、具有创新的教育思想难以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说得完全和清楚。好在《吕型伟教育文集》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必然会体会到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学到他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钻研问题的科学态度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吕老是我的老师,虽然我没有直接成为吕老的学生,但自从我认识吕老以后,一直把他视为我的老师。承蒙吕老的不弃,不断地启发我,提携我,才使我今天有一点点成绩。我们相识就是在中国教育学会这个学术组织中。他是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的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的顾问,我在他和承先同志领导下开展学会工作;我们还同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工作,1985年他与我共同率领师范教育代表团访问日本;原国家教委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聘请我们为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后又为咨询委员,每年都要开会讨论教育问题。因此我们每年都要见几次面,每次见面我都会从他那里学到许多东西。1985年,吕老向张承先会长建议,为教师们编纂一部教育大辞典,而且建议我来主持这项工程。我当时非常胆怯,不敢承担这么大的工程。他们二老还有刘佛年校长竭力鼓励我,要求我,使我难以推却。在编纂这部大辞典的12年中,吕老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指导着我们的工作,参加了历次编委会和审稿会。我们遇到困难就向他请教,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深刻地感到,吕老向我压这样重的担子,是有意地锻炼我,提携我。2000年中国教育学会换届,因为承先同志年事已高,需要退下来,又是吕老向承先同志、向当时陈至立部长推荐我任新一届会长。这是他又一次对我的极大信任和期望。我在这几年学会工作中,常常向他请教,他经常给我们出点子,使学会工作开展得更有生气。吕老和我正可谓忘年之交。我们思想很一致,在一起无所不谈。而每次谈话都会给我许多启迪。
这次庆贺吕老90华诞,上海教育出版社为此出了四卷本文集,这是对吕老的最好的献礼。庆贺吕老90华诞,不仅要祝贺他健康长寿,祝贺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且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播他的教育思想。文集为我们学习吕老的教育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材料,我们要认真地好好学习。到吕老百年华诞时我们再来向吕老汇报学习的心得。最后祝贺吕老和师母健康长寿,学术常青。
编者注:就在《绿叶集》编辑的过程中,顾明远先生惊闻吕老仙逝的噩耗,特意又补寄过来下面这段文字,以表对吕老的哀思。
惊闻吕老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仙逝,不胜悲痛。我们交往30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也说得上是忘年之交。在悲痛的纷乱思想中凑了几句,表达我的悼念:
(一)睿智豁达风趣一代宗师驾鹤西去;
先辈良师挚友卅年友情永铭心头。
(二)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精辟语言论教育[2];
一生为人民一生为孩子一生为未来贡献教育于一生[3]。
2012年7月19日
[1] 原载《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10期。
[2] 吕老曾经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3] 吕老曾经写过两本书:《一生与教育有缘》《一生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