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合作型学校的基本要素

字体:16+-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指出,“通过团队授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动态”。而合作学校的倡导者约翰逊兄弟也明确表示:“今天的学校需要采用那种在工商业中正在显著提高其生产性的以团队为基础的高效能组织结构”。因此,合作型学校的思想除了源于约翰逊兄弟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深厚的学养之外,还源于他们对“合作”与“竞争”这对互动方式长期深入的实践研究,事实上,企业管理新动态也对它产生了显著影响。

合作型学校是一个大的系统,团队(或小组)是合作型学校的基本组织形态,是学校领导向师生员工进行授权的组织基础,也是建立合作关系、传播合作精神的组织载体。合作型学校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子系统。单从内部系统来讲,它又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性学习子系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合作性教研子系统,以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合作性领导子系统。[4]因此,合作型学校至少应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合作型学生、合作型教师和合作型的管理[5]。合作型学生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合作的要领;学校中要真正形成合作的文化氛围,不仅需要若干合作型的学生,更需要一大批合作型教师,英美等国以及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学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必须要创造机会,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必须依赖教师之间的充分合作;一所学校有了合作型学生和合作型教师,并不意味着这个学校一定就会发展成为合作型学校,关键在于还要有合作型管理。因此,约翰逊兄弟指出,作为一所合作型学校,需要在三个层面实施以团队为基础的合作性互动。

(一)合作学习的第一个层面是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论者以为,高质量学习的发生绝不是孤立的,传统学校课堂教学的失败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运用了个人主义的或竞争性的互动模式,而合作学习所采用的则是团队这种以合作性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组织形式,这为获得高质量学习结果提供了组织保证。正是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使团队成员的学习成果最大化。同时,团体合作也为各类教学改革搭建起了一个组织平台,为其取得预期效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二)合作学校的第二个层面是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师团队

教师团队也是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范围内决策的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教师团队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建立同事教学小组以改进教学质量

正如学习的核心是合作学习一样,合作型学校中教学的核心是同事教学小组。所谓同事教学小组,就是由2~5位教师组成的一种小型合作团体,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成功率,其重点在于改进教学,特别是增加小组成员运用合作学习的专业知识。

2.组建教师任务组以提高学校决策质量

每一所学校在其日常管理事务中,包括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都会出现大量有待决策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大致有两种解决途径:第一,由管理者提出对策,然后教师去执行;第二,学校领导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有能力解决某问题的、有积极性的教师组成若干任务组。由任务组去考虑学校的一个问题,学校全权委托该任务组收集关于该问题的相关资料,对该问题发生的起因、过程等进行调查,并提出若干解决方案;第三,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通过民主程序,经由教师会议讨论,通过一个被共同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任务组还需承担对决定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的责任。总的来说,运用“教师会议”这一形式,某种程度上会改变领导者滔滔不绝的一言堂、而广大教师则无呼应的现象,帮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发挥其主动性,自觉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活动中来。教师团队的这种做法无形中也包含有合作学校的领导者带头运用团队方法的示范意义。

(三)合作型学校的第三个层面是学区内的管理者合作小组

这一层面的合作主要是在学区管理者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支持和学习,创建管理者合作小组。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合作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更适宜的外部环境,帮助传播和推广合作型学校的经验,在学校管理领域弘扬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