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互助复习法的基本要义,我们在原有一些合作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可行的教学程序。此程序可归纳为“小组组建、布置任务、互助复习、测验评估”四个阶段。至于它的具体展开过程,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一)小组组建
分组也往往由教师决定,不能任由学生自己挑选,但也不排除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规模以2~6人为宜,一般不要超过6人。约翰逊等人曾建议初次尝试的学生可以2人一组或3人一组,当学生们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时,再运用规模大一些的小组。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异质性,尽量能够优、差生组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过去的成绩对全班学生进行排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编号。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的判断进行分组。分下来有多余的同学,可以酌情插到某些小组中去。在选择每组成员时,应做到各组间大体均衡,组内尽量满足成员的异质性。每组的男女比例适当,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并兼顾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等因素在组内的平衡。
(二)布置任务
在正式实施策略之前,教师亲自设计复习材料,材料一般包括复习的范围和要点、练习题、答案等。因学习结果的独立性,教师必须通过复习材料提高学生的互赖性,特别是在小组刚刚组建之时,教师就得精心考虑如何分配材料,通过分配材料将学生置于一种“荣辱与共”的情境之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互赖性,以使学生都积极复习、互帮互助、互相督促监督,达成复习目标,我们通常可以借鉴共同式所采用的分配材料的三种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分配角色以确保小组成员的互赖性。
(三)互助复习
学习始于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一阶段前,教师的任务是讲解或介绍新教材,并激发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兴趣。然后学生以事先编成的异质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教师发给每组有限的学习资源,一般是一份。每个小组的任务是要求组内所有成员掌握教师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及帮助同伴掌握。
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小老师法
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总复习,有利于通过分工合作提高复习的效率,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做法如下:小组长把复习任务分成一个个的小任务,然后通过小组协商把小任务分给每个组员,并要求组员把自己的结果以讲述方式呈现给大家。在讲述的过程中,听讲的成员如有不懂的可以向小老师请教;如果有不同意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抽卡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识记一些陈述性知识。因此我们借鉴抽认卡片这一形式,并结合合作学习提出记忆法。具体做法是: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两人共同把课上讲过的内容制成卡片的形式,制作卡片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在小组中,一人持有卡片,一人没有卡片。当一方向另一方出示卡片时,往往是出示卡片的正面。正面一般是一个简单的记忆性的问题,另一方须做出回答。然后由持有者核对答案(答案在反面)。过一段时间,两人轮换。通过记忆法,能让一些枯燥的事实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3.练习法
此方法适用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此外,该方法也可用于扩展词汇,发展初步的角色承担能力。它由“跟我做”发展而来。该方法也适宜于两人一组。当一个学生用口头说明动作要求,另一个学生努力按照要求做出动作或是摆弄其他的物品。
4.竞赛法
竞赛法是以游戏的方法开展学习竞赛,此方法可以用于促进小组成员快速掌握复习的知识点,也可以用以检查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例如,某一个合作小组的代表同来自另外两个小组的代表(他们三个的学习成绩水准相当)在同一张竞赛桌上开展公平竞争。开始游戏时,先让同一竞赛桌的三个学生抽取号码卡。抽到数字最大的一名学生先成为读题员。读题员读与他抽到的卡片号一致的题目,例如,他抽到的卡片号是21,他就读问题单上的21号题目。读完题目之后,他还要设法回答这个问题。接着由抽到数字第二大的学生和数字最小的学生依次对他的答案进行质疑。读题员答错了不扣分,质疑者答错了扣一分。第二局开始,由抽到数字第二大的学生读题,数字最小的学生成为第一质疑者,数字最大的成为第二质疑者。如此循环继续,一直到卡片抽完或游戏结束为止。
5.互查法
在采用互助复习法过程中,几乎上述每种方法都无一例外地用到相互检查。特别是当每组成员为两人时,同时互动得以高度体现。当一人活动时,另一人一般是从旁协助或是充当检查者,然后是轮换。最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看看大家的观点是否一致。
(四)测验评估
教师一般采用书面测验的形式进行评估。在学习单元结束之后,教师组织书面测试,并要求每个学生以个人身份参加测试。每次测验后要尽快统计分数,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个分数。如果小组中的全体成员都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那么每个学生还能获得一定奖励分。这样每个学生的分数就由个人分数和奖励分数两部分组成。所以,在测试之前,教师应先确定每个小组的标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