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酒的广告语是“慢慢品的时候,微微醉的享受”,确实道出了个中滋味。由此我们想到,不仅酒的香醇味需要“慢慢品”,“语文味”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是人类生命真情的高歌低吟,其深沉的底蕴与巨大的张力要靠对课文语言的细细咀嚼和悠悠品尝,才能体悟出其中的耐人寻味之处。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上至宇宙天象,下到鸟兽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到人情物理,可以说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和生活同在,与思维共存,跟政治结缘,同科学相亲……语文学科简直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所以,语文课堂也就容易“剑走偏锋”,它似乎可以四处安身,却常常容易忘了回家的路。
语文味总是原生于学生“学语习文”的实践活动之中,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之中。如果教师只是关注课文言语传达的内容,只是大讲特讲课文说了什么,并由此洋洋洒洒地牵出与此相关的许多课外资料,以为这就是体现了“语文是一种精神建设”,完全忽略了“课文怎么说”和“为什么这么说”的言语表达之魅力。那么,这样的语文课,也许有了浓浓的知识味和文化味,却没有浓浓的语文味。文化当然可以包容语文,语文也要深入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但文化并不能等同语文。因为文化同时也可以包容数学、音乐、体育……乃至人类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忽视了文化与语文在包容之中又有区别这一点,正是导致“泛语文”的症结所在。真正的语文味应当是课文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之间的同构共生之“真”,和谐统一之“善”和珠联璧合之“美”。语文教材已经把文化复合在其中了,最重要的是教师引领学生去深究课文言语表达的底里,语文味也就会在这深究的过程中口齿留香、沁人心脾。当然这并不排斥为了更好地读懂课文,对教材的必要拓展和相关资源的开发。但是这一切应为课文解读之必需,达成教学目标之必需,是深入文本必然产生的对文本的超越。
语文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面镜子,语文味则是由语文的“精”“气”“神”综合生成。它是世上那朵“最美丽的花”,有着心的相融,灵的呼吸,语的呢喃和情的**。它使人赏心悦目而又心旷神怡,可以超凡脱俗乃至乐而忘返。有了浓浓的语文味,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才能对语文爱不释手。无疑,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
一位优秀教师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读第12节中的句子“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着,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拍翅膀”时,把其中“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念得很快,教师将这里的逗号改成顿号,成为“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让大家比较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这里的逗号可不可以改成顿号,为什么。学生在比较两种标点的不同读法之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课文中写鸟群的出现是逐步的,用逗号,才能表现出这种‘变得热闹’的过程。”
——“我认为作者这样写很准确,我们要把逗号念出来,就要念慢一点,好像眼前一会儿看到了大的鸟,一会儿又看到了花的鸟……念得快,念成了顿号,就没有这种味道了。”
……
这里逗号与顿号的不同,却包孕着当时的实境实情,体现着作者的观察之入微,表达之准确,也指引着学生去披文以入情,诵读以生境。
语文味可以品尝于一个标点,当然更可以品尝于一处用词:
这是在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板书《火烧云》的课题之后,教师问学生:“什么叫‘火烧云’?”有的说:“火烧云指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有的说:“天空的云……着了火。这种云就是火烧云……”教师予以一一肯定,并表扬这些学生的回答。
接着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句中的‘烧’换成‘红’字通不通?”学生一读,通的。又问:“既然是通的,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要用‘烧’字?”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这句子中说‘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所以用‘烧’,跟‘火’相应,比用‘红’更有味道。”
——“我想句子中已有‘红彤彤’这个词语了,再用‘红’就重复了,用‘烧’才好呢。”
——“我觉得这‘烧’字用得好,因为‘烧’是动作,用‘烧’就有从西扩展到东的感觉。”
……
从一个“烧”字中,学生品出了那么多的味道,自然就不必说作者在命题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所蕴含的语文魅力了。
本文从语文意识、语文方式和语文味的视角探讨语文教学的本色本真,绝没有忽视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是希望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不是外加的,不是从课文外面“寻找”的,它就在语文之中,就在语文教材之中,就在语文意识、语文方式和语文味之中,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去感悟课文的美情美意,并自然地得到心灵的陶冶,从而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不再忽左忽右,令教师难以捉摸、不胜困惑了。
作者简介:
周一贯,1936年生于浙江绍兴。1956年毕业于嵊县师范学校,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000余篇,出版《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学训练论》《语文教学优课论》《教师教学写作360度》《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周一贯语文教育60年》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