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下理由,一所现代的学校需要教师自身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接受教育:社会知识化的程度日益提升,知识的更新加快,这其中也包括作为教师所需要的教育教养性知识的更新;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特别是转型中的我国基础教育,期待教师创造性的职业生活,也期待教师自身的知识转型;终身化教育时代教师个体自身的成长,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知识生活是学校生活的基本内容,持续的、开放性的学习,是提升学校生活品质的基础。师生共同的学习,使学校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流动的场域。
教师的学习既可以是个体性、自发的,同时也可以是集体性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学习。对于一所成熟的现代学校,既充分保证教师的个体性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同时又根据实际的需要,建立有组织的、多层次的小群体或大集体的学习,从而使学校成为以校为本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网状的学习型组织之所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也包括校长的学习,甚至首先就应是校长的学习,现代的学校需要学习型的校长,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可能对教师的学习给予方向上的必要的引导与支持。
在学校网状学习型组织的建构中,教研组(室)是整个网络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基于共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教研组成员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就相关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学习组织中的作用,使得教研组在学校学习型组织中成为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与此同时,把外面的专家、同行请进来,或者自己的老师走出去学习交流等集体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也是学校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形式。不仅如此,怎样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倡导教师平时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阅读,从各自的学习兴趣爱好和教学实际出发,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养,并给这种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乃是学校网状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性保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是读书的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8页)
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一个基本的物质保障,就是图书室(馆)的建设,包括丰富的藏书积累,适合于教师学生阅读的及时的报纸杂志等的提供。好的图书室不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而且也为教师自身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师生的共同学习可以营造出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那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帕夫雷什中学》,第5—6页)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许不足以成为一所学校不够现代的依据,但没有丰富的图书积累则一定是一所学校不够现代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丰富的图书世界不仅直接拓展了师生阅读的空间,实际上也无限拓展了学校存在的精神空间。
一所学校的好与坏,最重要的要素还是要看教师,高水平的教师,是一所优质学校的基本保证。而作为一所现代的学校,还需要高水平的教师是知识和观念不断更新的教师。既如此,怎样把学校建设成为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网状学习型组织,就成了当前我们的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