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三、设计问卷的建议

字体:16+-

第一,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收集要充分和精确,这样保留的信息就很多。比如附录10-2中的B7题“您的教龄有多少年? [__|__]年”,直接填年数比编制成单选题保留的信息要多,比如:a.1~5年,b.6~10年,c.11~15年,d.15~20年,e.20年以上。

第二,问卷的前言一定要对研究目的做介绍,并强调问卷的匿名性和保密性。从而获取被调查者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其责任感。强调匿名性和保密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被调查者表达真实意愿的顾虑。问卷的前言还应该有答卷的具体要求(如要求回答每一道题)、对答卷者的感激和研究人员的联系方式。

第三,问卷题项的语言要清晰明确。用词准确是题项的最基本要求,这是参与人正确理解的前提。为了做到语言清晰明确,要求:用语简单不复杂,不含混或暧昧,如涉及时间和对象类型的时候尽量明确;语言浅显易懂,不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尽量不用特殊名词、英文缩写名词或较少使用的专有名词。

第四,一个问卷题项只表达一个意思。想要获取参与人迅速、准确的回答,必须保证一句话只用来表现单一意义。应当避免使用双重意思的词句,或者避免将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或者递进关系表达在同一个问题中。双重意义的题项,需要将其分离为两个问题来表述。

第五,问卷所提问题保持客观中立。问题的题项本来是表现研究者的一个意向的,但是如果这种意向比较主观和情绪化,将会影响参与者的思考,甚至使参与者产生自我防御,从而做出不真实的回答。方法上,尽量使用客观事实问题避免主观,避免诱导回答和心理暗示回答。比如,成绩好的学生会课前预习,你上课前经常预习吗?□是;□否;除非研究目的需要,否则在问题中尽量不要使用情绪强烈的词。

第六,题项的答案必须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即一题所列的答案要能够包括所有可能的答案,不能有遗漏。如果答案太多,可以进行分类,再提供一个“其他”选项供选择。比如,你的学历是:□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如果这个问题用来调查小学老师,首先,它在问题上存在模糊性,不知是指教师的第一学历还是当前学历。其次,存在选项没有穷尽的情况。比如,有些小学教师是中师毕业,而选项中没有这样的内容。如附录10-2中的B4题亦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七,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形式提问,除非问卷中否定形式提问有特定目的。因为使用否定形式容易让被调查者产生误解。

第八,如果问题中有单选题和多选题,设计多选题时一定要提醒,如附录中的A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