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二、访谈的类型

字体:16+-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访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就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而言,访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也有人将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称为开放型访谈或半开放型访谈。

1.结构式访谈

在结构式访谈中,研究者按照一系列预先设计好的问题问出答案,也有预设的回答范畴。虽然有时候也使用开放式的问句,但回答还是有很小的变化空间。结构式访谈往往在填写问卷时使用。

2.半结构式访谈

在半结构式访谈中,研究者对于访谈的结构有一定的控制,会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与访谈提纲向受访者提出问题,但同时又比较灵活。访谈者与受访者平等交流并鼓励受访者的参与。如果你要询问一位家长对他的孩子在学校的功课的看法,可以用半结构式访谈。

3.非结构式访谈

非结构式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的形式也比较随意,但一个非结构式的深度访谈,往往用来理解人类复杂行为。它没有预先设计的可能会限制研究的预设范畴,访谈会随着反应者的性质而变化,从而产生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比如,口述历史或者通过访谈想了解受访者的一些深层次的想法和感受时,可以使用非结构式访谈。

麦瑞尔姆根据访谈的结构化程度形成一个连续体,如表11-1所示。在这个连续体的一端是高度结构化的问卷式访谈,另一端则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访谈。

表11-1 访谈结构连续体[1]

(二)个别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

1.个别访谈

个别访谈通常只有一名被访谈者,研究者与其就研究问题进行交谈。

2.小组访谈或焦点团体访谈

焦点团体访谈指围绕着一个问题,一组人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研究者成为一个组织协调者。焦点团体往往是由6~12人组成的小团体,且较具同质性。由一位训练有素的协调人来决定讨论的进程,并负责引发参与者的回应,目的在于引发参与者对某个探讨主题的观点、感觉、态度与想法。当试图厘清某一观点、探索一个新的领域、发展访谈的内容、刺激新知与见解的产生时,往往用焦点团体访谈的方式。但是当涉及敏感或隐私的问题时,并不适宜用这种小组访谈的方式。

(三)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

按正式程度,访谈可以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在一个研究中,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往往同时进行。比如,在一个学校进行的族志学的研究中,既有对教师的正式访谈,也有发生在教师办公室或其他场合的依据不同情境自然发生的非正式访谈。

(四)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按双方接触的方式,访谈可以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直接访谈指研究者与受访者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双方有情感、眼神的交流,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受访者语言的深义;而间接的访谈往往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交流,对于理解与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限制。

(五)一次性访谈和多次性访谈

按访谈的次数,访谈可以分为一次性访谈和多次性访谈。依据研究问题与目的,访谈可能不止一次,有时需要对同一个访谈对象进行多次访谈。每一次访谈涉及的问题都不同,而第二次访谈,往往会对第一次访谈进行补充、求证或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事实上,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访谈分类。虽然访谈的形式多种多样,访谈形式应该依据研究的问题、目的、对象、研究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个研究还可结合不同的访谈方式。比如,当了解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时,访谈的对象依据研究需要,可能包括学生、教师、校长与中层领导,访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个别访谈与小组访谈、一次访谈与多次访谈、开放与半开放的访谈等。

[1] 莎兰·B.麦瑞尔姆.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M].于泽元,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8.有部分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