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四、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字体:16+-

调查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活动,需要有严格的研究过程,就调查研究的顺序而言,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

调查研究是在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影响下发展出的研究方式,询问被访者关于自己的信仰、意见、态度以及过去或现在的行为。因此,确定什么样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关于“为什么”的问题不适合调查研究,而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较适合调查研究,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后,接下来需要明确的就是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目的需要回答本项调查要达到什么,调查任务需要回答本项调查要完成什么。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

当调查研究的课题确定之后、调查目的与任务明确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如何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就是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有的课题的调查对象是固定的,调查哪些领域、哪些部门、哪些人非常明确。这类调查对象一般是不需要选择的。但有的课题的调查对象会有很多,如果无法逐一进行调查,则需要用抽样的方法来选取调查对象。抽样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对样本代表性最大的威胁就是抽样偏差。如果所选择的样本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体,那将使研究的结果失去真实性。

为使结果有代表性,调查对象要尽量全面,例如,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应兼顾城市、城乡与农村学校的教师,调查样本数量一般不少于100个。

(三)准备必要的研究工具

明确调查研究的课题、任务、目的与对象后,研究者应着手编制和选用研究工具。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研究工具,也可以采用别人所编制的一些研究工具,还可以对已有的研究工具进行改编。问卷是调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需要编制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同时需要准备记录本、照相机、录音笔等必备工具。

(四)制订调查研究计划

调查研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调查研究来说更是如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研究者应制订调查研究计划。调查研究计划是调查工作的程序安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调查课题与目的、调查对象与范围、调查地点与时间、调查方式与方法、调查的经费预算、调查的步骤安排、调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等。这些工作都是调查研究计划中应考虑的事情。调查计划的制订要切实可行,尽可能周密、详细。

(五)实施调查

实施调查包括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两个环节。实践表明,一个好的调查研究工具,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并试用,才能用于正式调查。因此,在正式调查之前,一般需要在正式调查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小样本进行预调查,看看调查是否可行,题目是否恰当,研究工具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错误,填答是否完整,是否能满足调查的要求,录入等过程是否有问题。也可以将设计好的研究工具初稿寄送给有关专家、研究人员及一些被调查者,请他们阅读和分析初稿,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认识对研究工具进行评论,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研究者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及一些反馈信息,可以对每个题目进行项目分析,发现其优劣,为筛选题目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修改后的调查研究工具就可以正式实施了。研究工具的发放方式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灵活选择。为提高问卷的回收率,研究者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办法。

(六)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整理材料指及时地将搜集来的资料加以提炼、归类、系统化。在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挑出合乎要求的问卷;按所选统计方法的要求登录分数或次数;对于无结构型问卷,则按被调查者的内容划分到不同的类型中。

分析材料是指对材料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对于调查结果的解释,主要是看这些结果是否验证了某些假设,如果没有,可能还要提出一些新的假设或新的研究课题。不能简单地依据调查的结论而得出研究结论,而是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等为依据。

(七)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的材料整理完之后,应对调查事实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结论要准确,突出概括性。建议要从实际出发,中肯可行,并写成文字报告。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实验研究报告的格式基本一致,重点在于说明调查的目的、理论基础、调查的设计、调查结论等。

【案例】

2007年年末,浙江大学的4位普通学生许雪斌、陈伟、杨子飞、张栋梁,参加了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组织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与新农村建设暑假社会实践联合调研活动”后,以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信向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汇报,并寄去了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2008年4月,温总理亲笔回信,结合其亲身经历,高度肯定了大学生深入农村、踏实调研的做法,并称此为“不可或缺的一课”。[1]

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轴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基于1029位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

【作者】黄祖辉;张栋梁

【摘要】 生活品质集中显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农民生活品质实际上可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可以将新农村建设的评价由外部走向农民本身,结合农民对自身生活品质的评判,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联系。而农民生活品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层面及其具体评价指标,并结合指标的权重,共同构成了农民生活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1029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的调查访谈,为这些具体指标提供了客观统计数据以外的农民主观认知及意愿。在着眼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提升经济生活品质推进生产发展,以提升环境生活品质推进村容整洁,以提升社会生活品质推进生活和谐,以提升文化生活品质推进乡风文明,以提升政治生活品质推进管理民主。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生活品质; 农村居民

[1] 黄祖辉,张栋梁.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轴的新农村建设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