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可以划分出以下几种案例研究类型。
探索型案例研究(exploratory):侧重于提出假设,尝试通过研究者本身寻找视角,把新理论作为铺垫为己使用,其特点是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完善。
描述型案例研究(descriptive):侧重于描述事例,通过讲故事、画图画和叙述事件等形式叙述事件和方案。比如,教学案例主要是描述型案例。描述型案例研究的困难在于,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对象覆盖的范围和详细程度,把握研究方向确保不走偏。
解释型案例研究(explanatory):侧重于理论检验(theory-testing),通过归纳资料分析和解释发展理论。解释型案例 (称为“如何”及“为何”理论),寻求解释一系列事件如何及为何产生,变量越多,效果越好。
评价型案例研究(evaluative): 包含描述、解释和评价,因为评价是最后一个总述的阶段。案例分析是评估现实情境中的某些行为的有用方法。
案例研究根据目标划分种类,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案例研究多涉及描述性、探索性与解释性目标,并不单独以一项目标而设计。
除了以上分类外,按照斯腾豪斯(Stenhouse)的观点,案例研究可以依据学科需要分为四类。①民族志案例研究:研究者以民族志的参与观察方法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案例的实际情况和相互关系。②评价性案例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以帮助他们评价政策。③教育性案例研究:通过深入了解现实情况,归纳教育理论,充实教育实践者的思想。④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在深入认识案例情况的基础上,完善和纠正原来的行为,更好地指导实践。当然,在具体实践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案例研究,将几类案例研究的特性融合在一起。案例研究的分类也只是给我们以启发。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或多案例来说明问题。根据运用的案例数量,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单案例(single case)研究和多案例(multiple cases)研究。
单案例研究主要用于证实已有理论假设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用作探讨某个独特的现实情境。单一案例研究的特点是不适用于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但能更深度地反映案例所对应的经济现象的背景,以保证案例研究的可信度。
多案例研究与单案例相比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多案例研究建立于掌握更多的材料之上,并且通过重复实验使解释不断得到验证,让研究者获得更多经验世界的认识。多案例可被视为多重实验一样。如果两个或更多的案例显示支持相同理论,或者并不支持另一个看似同样合理的对立理论,实验结果就更具说服力了。多案例研究分两部分阐述。把每一案例及其主题作为独立的整体进行深入的分析称为案例内分析(within-case analysis)。根据同一研究目的,在各个独立的案例内分析的基础上,将多案例进行归纳并得出综合研究结论,这一分析被称为跨案例分析(cross-case analysis)。总的来说,多案例研究可以使结论更为扎实和具备说服力。然而就研究方法而言,殷(Yin)认为,多案例研究和单案例研究不存在本质差别,只是探寻建构性解释的方法上的两个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