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2006年,台湾地区四年级学生参加“国际阅读素养调查”(全称为Progress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以下简称PIRLS2006)。PIRLS2006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办,每五年进行一次。2007年11月29日,台湾“行政院”科学委员会发布“台湾四年级学生参加国际阅读素养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指出:“学生整体平均值在45个参与调查国家(地区)当中,排名第22,表现中等。跟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能力相比,台湾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仍待加强。”
PIRLS2006结果出来以后,台湾地区许多阅读教育专家、老师开始反思。李玉贵老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说明性文本阅读教学有待加强”的观点,而我也在反思大陆的小学语文教学,对说明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由此促成了这次简短的访谈。
访谈内容:
1.教材中,说明性文类较少,类型单一,真实性与功能性不足
蒋军晶:
李老师,您好!我发现PIRLS2006的八篇测试文章中,有一半是说明文。例如《南极洲》,例如《寻找食物》,例如介绍航天员如何合作穿上宇宙飞行服工作的《太空漫步》,例如介绍冰岛习性特殊鸟类的《小海鹦鹉之夜》。据我了解,这些说明文的问题很多孩子解答得并不理想,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材中,说明文的篇目相对来说偏少,孩子们平时接触说明文的机会不多?大陆存在这种情况,在一些公开教学的场合,很少有老师会选择执教说明文,老师们都倾向于选择一些情感特别浓郁的文学类文本,台湾地区有这种情况吗?
李玉贵:
确实,我也深有同感。教材中,说明性文类较少,类型单一,真实性与功能性不足。
PIRLS评比篇章仅有两类文本,一类为故事体,一类为说明文。故事体的文章有《海豚救难记》《倒立的老鼠》《小陶土》《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四篇;说明文分别有《南极洲》《寻找食物》《太空漫步》《小海鹦鹉之夜》四篇。老师们都认为评比篇章难易适中、观点多元、文学性与知识性兼具、切合小学四年级读者的兴趣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说明性文本内容非常真实(authentic)与实用(pragmatic)。相较之下,台湾地区教材中的课文可能为了与单元概念配合、肩负教育儿童人格使命,许多说明性文本局限于让学生读来抽象、有距离的议论文与说明文,使得课文中说明性文本之真实性与实用性不足。
生活中的说明文本多样,如:如何骑脚踏车、录音笔使用手册、药品服用须知等。读者需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阅读策略,方能达成功能性、实用性的阅读目标,获致所需的信息。例如:阅读说明性文本时,理解图文关系、说明窗口、标题、标号、流程、图表关系、选择何种信息呈现方式,对阅读说明性文本皆属重要策略。
然而语文课本说明文本类型趋向单一。以四年级上学期南一版为例,全册计十四课,其中仅有两课为非叙述性文本:第七课《发挥创造力》、第十四课《神奇的大自然》,但这两课却同属抽象概念的说明与总结的说明文。
台湾小学教师无论在大量阅读推广、班级读书会经营、重要议题融入、语文单元阅读延伸,援引入课堂的故事性文本数量皆远超乎说明性、信息性文本数量。
2.说明性文本的阅读策略,需在语文领域教导
蒋军晶:
李老师,有的老师说虽然在语文课中说明性、信息性文本数量偏少,但是,在其他学科中,例如在科学课、品德与社会课及其他地方课程中说明文还是很多的,因此您刚才说的“教材中说明性文类较少,类型单一,真实性与功能性不足”的判断并不成立。李老师,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的?
李玉贵:
社会与自然领域课本多以说明性文本呈现,但是社会与自然领域以学习学科内容为主,有关说明性文本的阅读策略指导与阅读能力培养,应在语文领域学习。
目前的现况是语文课本的说明性文本真实性、功能性不足,语文教学缺乏说明性文本的策略教导,造成说明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悬缺与忽略。
如果我们仔细审查PIRLS2006评核题目中说明性文本的评核题目,我们会发现这些评核题目其实具有教导儿童阅读策略的指向,也就是告诫我们,在语文教学领域,应该重视说明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教导。
例一 《太空漫步》12题“有编号的框框怎样帮助读者更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写出其中一个方法。”
例二 《南极洲》11题“这篇文章利用两种不同方式介绍南极洲,一种是直接简介南极洲,一种是以一封来自南极洲的信介绍南极洲,你认为哪一种数据比较有趣,为什么?”
例三 《寻找食物》第7题“看看‘研究湿圆虫’里的图片,如何帮助你明白在这个实验该做什么?”,又例“每个计划都会有个框框写着‘发生什么事’和‘为什么发生’,这些框框的目的是什么?”
综此,我们可以从PIRLS2006的评核题目学到透过阅读评核题目向学生提示与揭示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思考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如何透过编号、加框、不同说明方法呈现的形式,达到写作服务阅读的目的。因此,PIRLS2006表面上看起来似仅在评估学生阅读能力,其实,也在向学生昭示符合阅读目标的有效阅读策略与方法。
但是,以我自己与20个台北市小学教师互动的经验,我发现台湾教师比较少教导学生针对说明性文本呈现信息的方式、表达方式的选择等向度来评估一篇文章的适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