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增裕
师:同学们,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你会用哪个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夜以继日)
师:读了这一个段落,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总理审阅文件时的那一份认真、仔细、负责以及一丝不苟。其实这一切我们早就想到了。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都想到了吗?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仔细的程度,总理审阅文件时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真的都想到了吗?有没有出乎你们意料的地方?
【聚焦“审阅”一词,一个“想到了”,一个“没想到”不露声色地将学生的思维情感引向另一个层面。继而定格、细化、放大,唤起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内涵与精髓的孜孜探求。我们拭目以待……】
生:我没有想到总理居然看一句就用铅笔在那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竟然是这样仔细地看这篇文章的。
师:请你注意朗读时的轻重缓急,读出你的出乎意料。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你们看一看,“一句”这个词,在这一句里出现了几次?(出现了四次)也许读好了这个词,也就读好了这句话,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生:(自由感情读。)
师:同学们,这是蒋老师收集到的总理曾经审阅过的一份文件(教师手拿文件),我粗粗地数了一下,一共有400多句。同学们,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请你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生:(深情地读)“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师:是啊,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谁再来读?
生:(深情地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朗读的感情从何而来?或换言之什么是“感情”?它是一种对外界刺激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或由此引起的心情变化。阅读中能促使学生心理反应和心情变化的“外界刺激”是什么?蒋老师对这句话的处理无疑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从学生对这句话初有感受开始读起,到提示要注意朗读时的轻重缓急,读出你的出乎意料,再点击“一句”这个词:这一句里出现了几次?也许读好了这个词,也就读好了这句话。至此再用总理曾经审阅过的文件,创设情境:一共有400多句,同学们,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这样的语言必定直抵学生内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与震撼,达到与语言文字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丝毫不张扬,近乎内敛的方式,将学生的情感层层推进,完成了第一次对总理人格的特写。】
师: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吗?请你来。
生:总理这么忙,这么累,但是我没想到他批阅每一份文件都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总理审阅文件的时候问旁边的专家一两句,就是这段话中哪个词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这段话中“咨询”的意思。
师:那么“备咨询”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准备被咨询”的意思。
师:这里是“谁准备被谁咨询”?
生:这里是“作者准备被周总理咨询”的意思。
师:同学们,从“咨询”与“备咨询”两个细节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总理?
生:我从“备咨询”这个细节中,看出了周总理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总理。(不辞辛劳、虚心求教、谦虚、一丝不苟)
师:同学们,我们有了新的理解,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种理解体现出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这份报告,请你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的第一段,想想这份报告最初的作者是谁?
生:这篇报告最初的作者是周总理。
师:是周总理自己!当我们联系上文知道了这一情况,再联系“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想说,周总理他对自己写的文章还这么认真仔细地阅读,他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他知道他写的文章、拟的文件关系重大。
生:我觉得周总理的工作态度是极端认真的。他自己写的稿子,他看到了有错误的地方一定要精益求精,把它改到最好。
师:好,同学们,带着自己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从“咨询”与“备咨询”二词中再次领略到总理人格的伟岸,一语**开。唤起对总理感知与情感,读;回旋上文,互文参照之后,情感被推及另一高度,再读;此时的情感朗读已成为学生表达与倾吐的一种欲望,促使学生有感而发实现语言的转换,达到语言与情感表达相统一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师:可以放开声朗读,从这一段话中还有让你所想不到的吗?
生:……
师:继续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总析:
课文描述的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平凡的一夜的工作,但在这平凡的一夜工作中却有着很多的不平凡,处处彰显着总理的人格魅力。蒋军晶老师在《一夜的工作》的课堂上,致力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悟来震撼我们的内心。
蒋老师对教材有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力求简约:不蔓不枝,干干净净。然而在教学过程却呈现的课堂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文化的张力乃至于智慧的张力。以“审阅”一词铺开,引导学生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以一种语文的方式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从而内化为对总理的热爱、敬仰、担忧之情。
纵观整堂课,蒋军晶老师在学生内心深处叩问: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仔细的程度,总理审阅文件时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真的都想到了吗?有没有出乎你们意料的地方?师生迅速聚焦“审阅”,然后围绕“审阅”分三步研读课文。
第一步:研词析句:在“一句”和“400多句”中叩问,于“咨询”和“备咨询”处回文,铺陈舒展,一气呵成。感觉总理的认真负责,了解总理怎样“审阅一份文件”;
第二步:情境体验: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夜幕刚刚降临,我们的总理就坐在了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他拿起今天所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学生读);夜已经很静很静了,很多人包括作者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但是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继续审阅着文件,只见他——(学生读);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的总理终于拿出了他今天所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依然——(学生读)完成对总理如何“审阅一夜文件”的感悟。一唱三叹!总理的一夜,总理的人格魅力尽显于此!
第三步:读写结合:出示一段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所作的总理一天的工作记录,这是怎样一份记录啊!
1974年7月26日/下午3时起床/下午4时与尼累尔会谈/晚7时陪餐/晚10时政治局会议/晨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晨7时办公/中午12时去郊外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休息
这份记录足以令任何一个人为之动容,为之心潮澎湃,蒋老师继而再补充:同学们,可能我们并不知道,1974年我们的总理已经身患绝症,而且病情不断恶化,原本健康的他,这时候体重急剧下降。许许多多的人,都劝他每天多睡两个小时,但是我们的总理却简单地说:“我做不到。”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有什么想说的?把它写下来。这里与其说是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着学生,还不如说是总理的精神、伟岸的人格在震撼着我们的灵魂。所谓情动而辞发,孩子们将自己的感动流泻于笔端,感悟总理怎样“审阅一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