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慧校园的区域信息化管理与实践.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践与成效

8.7 基于课题研究的数字校园深化发展推进保障机制

字体:16+-

在百所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推进中,北京市教委先后开展了以下内容的课题研究。

8.7.1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与建设指南研究

指南中阐明了以下方面的关键内容:

第一,市、区、校在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过程中,在信息化建设系统化应用方面的协作性、角色及其分工。

第二,明确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内涵,厘清数字校园建设的内容,在技术系统生成、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及其相互适应性支撑等方面形成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的明确阐述,形成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全面、科学和深刻的认识。基于对中小学数字校园的科学认识,依托区情、校情,在市级大平台及软件基础设施(含CMIS、北京教育资源网等)、区级云服务、学校深化应用及其个性化和特色化需求应用的开发部署等方面,形成有效的顶层规划蓝图。

第三,形成指导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方法论,从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力、学校信息化建设数据体系、学校信息化技术体系、学校信息化业务体系四个方面形成指导一线学校建构数字校园及其应用的理论框架。

第四,建立市级层面的数字校园系统及其应用分级评价,促进全市数字校园建设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建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数字校园应用评价制度,引导全市范围数字校园建设融合商业化体系的协作环境。克服“项目化”支撑的信息化实施弊端,形成支撑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生态化环境。

从教学、管理、区域推进等不同角度开展调研,对市场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现有数字校园中已用系统进行调研,并依据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对不同产品与服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规范体系各个方面进行动态生成,提出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南”的核心框架,即分级的数字校园发展框架——四级数字校园规范(即基础级,有较深度的应用一至二项;应用级,管理性的应用较体系或教学应用方面有明显的成效;骨干级,教师专业发展中关注信息化教学、教与学方式;示范级,具有明显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特征),从而从个体学校数字校园发展层次水平视角给出了框架性指导。

8.7.2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推广模式研究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科学、有序、合理地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是系统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必然要求。伴随云计算、移动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诉求,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模式、实施途径、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处在时代变革的发展要素进程中,充满复杂性、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生成、学生数字化学习习惯养成等软性元素成为制约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北京市教委开展基于先期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及应用现状的调研、研讨、总结,提炼已有数字校园建设的成功模式,生成指导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整体性指导框架。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推广模式研究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北京市教委在先期各实验校有计划、有步骤、有差异性地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所生成的系统化的应用成效、差异化的推进方法等基础上,重点研究各区信息中心在区域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及其发展策略,并放到全市数字校园工作深化发展的大局中来统一考虑。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提出了从“市级抓统筹、区做整合、学校建特色”的先期数字校园推进模式向“市级定方向、区级抓统筹、学校抓应用、企业供服务”的三级四方协同机制数字校园推进模式转变,并重点依托各区区域平台建设和市数字校园公共服务平台辅助,将数字校园建设在全市范围内转入常态化运行项目,切实推进数字校园的推广发展。

8.7.3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及评估实施

评估个体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有效抓手,是整合、协同各种建设力量和要素促进教与学发展的途径。因此,“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中开展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评估,形成了评估规范体系,并开展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一、二批实验校建设成效评估。北京市教委开展上述工作要依托于一、二批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展深入系统的调研、访谈、问卷实施和总结工作,从个体实验校、实验校所在区域两个层面开展总结和提炼工作,形成了一、二批数字校园全市范围内的建设成效评估。

此外,北京市教委针对数字校园深入应用的趋势,在市级层面上设定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同步推进数字校园应用深入研究,将项目和课题结合起来进行。一方面结合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实际工作需要,在工作层面上深化、推进;另一方面结合已经申报的课题,将推进数字校园深化建设、应用的工作结合起来,以课题的方式延伸到区、学校、课堂和教师、学生,做好应用推进的工作,形成在学校层面系统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态势。

在专家针对性指导的基础上,北京市教委增设了多个课题,力求以课题为牵引,将项目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理论提升等紧密耦合,全面带动实验项目的发展。为此,北京市教委设计“数字校园建设深入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学科教学的数字资源常态化供给与应用策略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创新扩散策略研究”等课题。特别邀请实验校内部一线教师、管理干部广泛参与,使大家共同浸润在数字校园应用的场景中。通过课题的推进,建立了市、校两级协同研究的工作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加速数字校园推进,起到了显著效果。这些课题一方面要同当下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工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更要有“持久”发展的基本取向,即当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在整体特征上从“建设”向“应用”阶段迈进,整合期的特征更加明显,需要在机制、制度、规范等约束、引领下推进教育信息的建设与应用。

[1] TB,即太字节(Terabyte),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