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年级班主任带班策略

打造最美风景——班级环境卫生的管理策略

字体:16+-

常悦 北京市劲松第一中学

一、案例背景

班级卫生工作是班主任常规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班主任管理起来很轻松,几乎不费什么口舌,班级环境总是清洁如新;而有的班主任却认为这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尽管三令五申,在管理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班级卫生还是令人担忧,甚至脏得像个垃圾场。

整洁优美的班级卫生面貌,不仅可为师生提供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而且也对班级成员的品格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间教室的环境卫生就像一面镜子,直接映射出这个班级的整体风貌,也是班级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意识到班级卫生的重要性,也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班级卫生工作的经验。

总之,搞好班级环境卫生,既是在起始年级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案例内容

这个案例发生在两年前,当时我带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场景一: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已经开始很长时间了,但学生们还在三三两两地聊天说话,卫生委员把这个找来要他扫地,把那个叫来让他拖地,学生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磨蹭拖沓。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做值日,还振振有词地说某某老师找他,让他立刻过去。每个人都认真地划分自己的职责,不肯多动一下手。如果有一位同学不在,其他值日生就会乖乖地等着,这样就耽误了整体的进度,一旦被教师问起,学生就会理直气壮地说:“那不是我的事儿。”

场景二:在教室中,如果教师发现某位学生的座位下面有纸屑,要求学生捡起来,学生还会弯腰捡起,但如果纸屑出现在班级的公共区域,学生要么视而不见地绕道走开,要么熟视无睹地肆意践踏。班级的重灾区当属“卫生角”了,学生从小都知道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垃圾桶里只有少半桶垃圾,而垃圾桶的周围却都是废纸。再看教室的那边,一个学生正朝着垃圾桶的方向摆出“优美”的投篮姿势,“嗖”的一声之后,被团成球状的废纸应声入桶,“耶,终于进了!”

场景三:几个学生涮完拖把后,拿起自己的拖把,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水龙头。一位教师看到了,让他们把水龙头关上,而几个孩子的回答却是“水龙头不是我开的”“不是我最后一个用水的”。

针对班级中出现的有关卫生的种种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在班会课上进行讨论,加强对初一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在班会课上,我首先出示了一张图片: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中,东京街道中间的绿色隔离带上挤满了疏散的人群,当夜幕降临,人群散去时,隔离带上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任何杂物。另外一张图片:中国人欢欢喜喜过大年,庙会上,人群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在小吃摊位附近,垃圾遍地。保洁人员正在不知疲倦地清扫;空地上,老人、孩子席地而坐,还有一些青年靠在树上、爬上假山拍照。这一幅幅照片让学生们感触很深,无须多言,学生们已经能够明确孰是孰非。

学生们明白了道理,还未必能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这时,我看到门口有一张废纸,一如往常的口气,随口问道:“这是谁扔的纸啊?”通常学生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我扔的。”经过了刚才两幅图片的对比,没有学生那样回答了,不仅如此,我明显看得出来有几个学生想要起身走到门口捡起废纸,但又怕别人笑话。看到教育收到了效果,我继续说:“别小看捡起废纸这个小小的举动,它可成就了一位大人物呢!”于是我给学生们讲起了福特的故事。

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起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还是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很自然地捡了起来,扔进了废纸篓里。“同学们,董事长会录用谁呢?”“肯定是福特!”“为什么不录用学历高的人呢?”我继续问道。“他们仗着自己学历高,觉得高人一等,不是来这儿做简单的卫生工作的”“因为他有修养”“他有责任心”。听到学生们各式各样的答案,我很欣慰,因为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三、案例分析

(一)原因分析

班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工作并未结束,我还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待值日工作的懈怠和被动。日本人在危难来临时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在欢愉的氛围下却搞得乱七八糟,这难道不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缺失?答案是肯定的,这也使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深感责任重大。学生在校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与学习考试相比,显得无伤大雅,但如果意识不到问题的重要性,势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聘用福特的老板也强调:“能够做好小事的人,才能做好大事。”道理是一样的。其实,班级卫生工作还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责任感。如,“值日卫生,人人有责”“美好环境靠大家”这样的宣传口号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发挥作用,因为“靠大家”不是靠我一个,“人人有责”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班级卫生工作,看似小事一桩,却影响极大,不仅对学生,对班主任教师也是一样。我在三轮的班主任工作历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一个好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重视班级卫生工作的教师。一所好的学校,也一定会重视学校的卫生工作。那么,怎样才能管理好班级卫生工作呢?

(二)在实践中探索班级卫生管理工作的几种方法

1.树立主人翁意识,鼓励关心集体的行为

我在班里提出要求,任何人见到周围有纸屑,即便不在自己的卫生保洁范围内,都有义务将垃圾捡起,扔到垃圾桶里。不仅如此,还要面带微笑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其他同学应该对这种关爱集体的行为进行肯定与鼓励。

2.任用称职的班干部,实行卫生“组长负责制”

有些学生热爱劳动,有精力、有能力,也非常愿意为集体服务。任用这样的学生做卫生委员,班主任的工作肯定会轻松不少。但是,卫生委员不应该成为班级的清洁工,而应该成为班级卫生工作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各组的组长应该成为本组卫生值日的负责人。卫生委员只有一名,要负责的是全班的卫生,如果凡事“亲力亲为”,恐怕卫生委员就会成为一件苦差事,没人愿意去做。组长负责本组的值日卫生,精力充足,责任到每个组员,节省了时间,效果也好。这样,班主任只要找到卫生委员和各组的组长,全班的卫生工作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提高了效率。

3.科学管理,合理搭配

以往做值日经常出现的拖沓现象有可能是值日安排不科学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扫地,有的学生负责倒垃圾,这样,倒垃圾的学生在本组组员刚开始扫地的时候就没有事情做;而扫地的学生看到有人闲着,自己干劲也不大。其实,可以将扫地和倒垃圾的任务安排给一个学生,或者安排倒垃圾的学生也擦黑板,这样,值日就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四、教育反思

总的来说,班级卫生管理这项工作,要用细心和耐心才能做好。但是,仅凭细心、耐心也不行,还需要聪明,需要有灵活多变的策略。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时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之心怀感恩地去生活,就一定会让学生的“小”习惯成就“大”未来。

我希望最美的风景不仅体现在整洁优美的班级卫生环境中,还能够体现在班级文化的各个方面,当然,需要我做的还有很多,我会继续思考,继续实践,不断提高!